今年以来,巷修工区结合自身“急散零杂和无固定作业岗点”工作性质,通过不同方式,努力破解群监员、组长等“小微权力”人员在生产现场“不想管、不敢管、不愿管”的监督难题,有效激活了相关人员的责任意识、担当精神和最大赋能,安全管理群防防治效应不断扩大。
用看得见的实惠,激发“小微权力”人员监督热情。该区通过广泛征求职工意见、经会议研究集体通过了增加群监员、组长、青安岗员、民兵哨等岗位人员待遇的意见,与安全生产负连带职责。“原来就怕听到‘你的努力单位都明情’‘以你的经验确保班组安全生产就小菜一碟’之类的话,不管吧感觉对不起组织信任,管吧又怕职工说,现在不一样了,荣誉和压力感并存,不管好都不行”,群监员王某某说到。
用听得见的声音,搭建“小微权力”人员支持平台。除待遇提高、负安全连带职责外,努力提升“小微权力”人员的话语权也是该区具体实施的工作之一。规定井下生产现场,在安全方面,群监员话语权超过工长;在生产细节方面,组长话语权大于跟班管理,用“术业有专攻和各负其责”的思路,尽最大可能为“小微权力”人员搭建支持平台,这一方式,有效提升了他们在工作过程中的责任感和价值感。
“不行,我说不行就不行,在喷雾没安装前不允许施工钻孔”,在5316辅顺群监员随传允强硬说到,工长听后只能带人去安喷雾。
“伙计们,今天施工改下方案,放弃原来集中上梁子的方式,上好第一节后先派2个人响起钻,采取边打边上的方式提升效率”,在1305岩集运,组长刘辉说到。
民主测评催生互敬互监模式。为有效监督“小微权力”人员履职尽责、担当作为效果,该区采取“有为者上、无为者下”的方式,通过民主测评这一方式,实现“小微权力”人员主动作为的效果。与其它民主测评不同的是,对“小微权力”人员民主测评有二大特点,一是只有本班组人员对相关人员有测评权,二是职工支持率低于50%的一率免职,绝不姑息,并由本班组集体推荐其它人员替代,这一方式有效避免了“走形式、走流程”现象的出现,将职工“主人翁”地位和“小微权力”人员尽职尽责意识一步拉满,班组逐步形成相互负责、相互制约、共同进步的良性循环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