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公司名称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鲍矿时讯

【回看山能2022】年终系列报道 ⑦ | 守正创新担使命 踔厉奋发向未来 山东能源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

作者: 郭超圣   发布日期: 2023年01月03日   来源: 山东能源

编者按

值此岁末年初之际,山东能源新闻中心特别推出【回看山能2022】年终系列报道,盘点一年,整装待发。本期推出守正创新担使命 踔厉奋发向未来 山东能源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敬请关注。



守正创新担使命 踔厉奋发向未来

山东能源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






2022年,注定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年份。







面对疫情和经济形势的复杂多变,联合重组任务繁重、安全稳定压力大等困难挑战,山东能源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以壮士断腕、自我革命的勇气向改革“深水区”挺进,果断实施一系列超常规、突破性的工作举措,干成了一批多年想干没有干成的大事难事,取得了一批事关全局、影响长远的瞩目成就,在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交出了一份亮丽的答卷。


▲山东能源集团总部


一场“稳”与“进”的良性互动




稳中求进,以进固稳,才能应对好各种风险挑战,推动企业发展实现质的提升和量的增长。



煤炭在山东省乃至全国的能源结构中居于重要地位,关系着国计民生和经济社会发展。为此,山东能源始终坚持心无旁骛攻主业,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抢抓战略转型机遇,持续拓展发展空间。


聚焦安全绿色智能高效“四型”矿井建设目标,加快推进重点矿井手续办理,升级改造智能化示范矿井。今年以来,兖矿能源营盘壕煤矿进入联合试生产;金鸡滩煤矿获得200万吨/年产能核增;转龙湾煤矿中厚煤层超长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建成投产,具备今后10年年产千万吨水平。


以项目点燃发展引擎,2022年,鲁西矿业按照“打好翻身仗、志气仗,重整旗鼓再出发”的工作要求,高标准完成梁宝寺煤矿、古城煤矿、白庄煤矿复工复产,3400余名职工稳定就业得到解决,与此同时,按照“应搬尽搬、早搬快搬”原则,科学规划搬迁项目,“十四五”期间可解放煤炭资源量1.39亿吨。


“宁花百万上装备、不花十万增一人。”今年以来,西北矿业将“做优存量”和“扩大增量”作为重中之重,投资6.8亿元实施11项“两优三减”和83项智能化改造项目,8个智能采煤工作面实现三大功能的常态化运行。


▲未来能源煤制油项目




山东能源立足煤、依托煤、延伸煤、超越煤,紧扣产业链、价值链,布局一大批关键核心技术项目和延链补链强链项目。化工产业高端延伸,发挥现有新材料高端产业链优势,鲁南化工己内酰胺进入聚酯行业高速纺领域,聚甲醛产品跻身国内一流产品序列,未来能源115℃精制费托蜡成功进军国际高端市场;鲁南化工己内酰胺产业链配套一体化、荣信化工80万吨/年烯烃等项目积极推进,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建设、技术优化等工作有序实施。


▲兖煤澳洲莫拉本露天矿


兖煤澳洲实现大股东全部债权投资“清零”,山东能源集团和兖矿能源累计约296亿元人民币的债权投资全部收回;“两非”业务加快剥离,一批历史遗留问题得到妥善解决,破除制约企业发展的桎梏。“国企改革三年行动”53项重点改革任务全面高质量完成,山东能源集团被国务院国资委评为“公司治理示范企业”,成为山东省国有企业集团层面唯一入选企业。


一个“保”与“转”的守正创新




“保”是底线、是硬要求,“转”是突破、是闯新路,是在常规中寻求非常规的发展。

安全生产是企业发展永恒的主题,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和保证。保底线、保红线,就是保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




“必须坚持‘安全优先于生产、安全优先于效益、安全优先于发展’这一根本原则,深刻汲取各类事故教训,切实以系统性、全面性思维抓好安全工作”。山东能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伟在山东能源安全警示教育日活动上强调。


今年以来,山东能源上下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大力倡导“安全是最大的经济效益”,落实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性措施”和省委省政府“八抓二十项”创新举措,以“企业不消灭事故,事故就消灭企业”的危机意识和“宁可不生产也要保安全”的坚定态度,铁腕施策、聚力攻坚,不断提升安全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企业在管理上突出“管理、装备、系统、素质”并重,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和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牵住重大灾害防治“牛鼻子”,严抓煤矿企业和项目安全管理,安全工作保持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知常明变者赢,守正创新者进。山东能源积极践行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加快新一轮能源革命,推进能源低碳转型,努力在能源“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走在全国前列。

▲山东能源海上风电项目


在距离海岸20公里的渤海海域,长风浩荡。山东能源渤中海上风电A场址项目首批机组于10月底并网发电,这是我国“十四五”规划五大海上风电基地首个并网发电项目,创造了国内单体规模最大一次性建成海上风电项目等15项行业纪录。



“捉光、捕风、采电”,山东能源从“千米井下”奔向“星辰大海”。


▲灵台光伏发电项目


作为甘肃省“十四五”规划建设的第一批光伏发电项目之一,山东能源灵台县一期10万千瓦光伏+农业复合发电项目顺利并网,实现了“同年开工建设、同年并网发电”的建设目标,全部建成后年平均发电量可达1.86亿千瓦时,年节约标准煤5.7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7万吨。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加速创新,数字技术、数字经济成为当前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点领域,如何抢占“数字高地”,抓住先机,山东能源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2022年,云鼎科技收购天津德通电气有限公司57.41%股权,进一步打通煤矿智能化建设业务协同发展格局,提升在“智能煤矿+解决方案”领域的综合服务能力;与华为签署框架合作协议,双方将在矿鸿、人工智能、ICT基础设施、人才培养、矿用终端、行业场景ICT解决方案等领域进行合作,共同破解能源行业“卡脖子”难题。


▲矿用远程智能集控中心


打造基于“5G+AI+企业云”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围绕“北斗+”、矿山工业智能、信息系统集成及运维,将人工智能、工业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机器人、智能装备等与能源产业深度融合,形成全面感知、实时互联、分析决策、自主学习、动态预测、协同控制的自主可控智能系统,推动能源领域进入安全、绿色、高效的全新智能化时代。

今年,云鼎科技作为科技领域一股新生力量乘势崛起,已跃升为2022年度煤炭行业信息技术企业20强第二名。


一次“破”与“立”的敢为人先



每一场改革都需要破冰前行。改变和突破现有的制度框架,大胆进行改革创新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


破而后立,晓喻新生。重组以来,山东能源集团以有利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和国有企业做优做强为出发点,稳妥推进跨产业、跨公司、跨区域整合重组,自2021年12月成立鲁西矿业公司,拉开了产业区域整合的序幕。此后,相继整合成立西北矿业公司、新疆能化公司、新矿内蒙古能源公司,一个区域一个管理主体、一个投资主体的格局初步形成。业务板块整合加快落地,完成地勘集团重组和物探业务、设备集中管理、应急救援机构、新闻系统、教育培训资源、电力板块、投资板块整合,以“规范化、专业化、集约化”为导向,优化资源配置,全面放大协同优势,突破“改而不深、整而不合”困局,变“物理整合”为“化学融合”。


对于煤炭企业来说,采煤设备是最大的支出,为了节约成本,山东能源旗下的陕西亭南煤业和陕西大恒煤业两家公司首次实现了设备的调换,将亭南煤业307综采工作面、309综采工作面回撤的中间支架190架、超前支架组4组发往大恒煤业,大恒煤业由此节省了2526万元的设备投资。


鲁西矿业大力实施闲置设备调剂复用,调优新设备、调好闲设备、调活旧设备,累计盘活116宗、851台(套),减少新设备投资2亿余元,有效降低存量资产,提高设备使用率。


鸡蛋从外面打破是食物,从内部打破是生命。实现高质量发展任务艰巨,推动“破”与“立”相统一,必须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激发内生动力和潜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更加重视激活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活力,更加重视催生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


▲采掘工作面


善谋者胜,远谋者兴。产业区域整合重在打破以前产业、资源、市场、管理等方面各自为战的局面,进一步推动产业做强做优、转型升级,区域整合效应逐步彰显。


鲁西矿业举全公司之力推进梁宝寺、古城、白庄三矿改造式、颠覆式安全效益复产,所属李楼、郭屯、唐口等矿通过采区优化,增加可采储量1572.95万吨。其中郭屯煤矿增加可采储量313万吨,使服役年限一下延长了二三十年;唐口煤业增加可采储量500万吨,矿区焕发新生。


新疆区域产业整合后,形成“一市一区三州”产业布局。他们统筹煤矿、煤化“两大产业”,抓好煤矿生产和煤化保供,解决季节性供需不匹配难题,充分释放产能。


西北矿业大力开展管理协同,以市场化、制度化、程序化、信息化手段为依托,打造业务协作体、资源共享体、效益共同体、管理示范体、市场联合体、区域整合体“六位一体”协同新格局,有效激活了创效潜能。


成就鼓舞人心,使命催人奋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山东能源集团将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干劲和闯劲,加压奋进、笃干实行,奋力谱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编辑:刘金华   编审:刘佳   审核:李振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