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氛围,强化安全思想文化渗透。着力在“吸引职工眼球、强化感染效力”上做文章,利用电子大屏循环播放安全文化标语,定期制作安全思想教育专题黑板报,大力宣传和美文化理念,做到每周一更新、一改版,营造出良好的安全舆论氛围。
制定安全思想教育配档表,丰富安全教育载体。为让职工真正树牢“安全第一”的中心思想,制定出符合实际、便于操作、贯穿全年的安全思想教育形式与载体10余项,并运用“学、讲、展、赛、训”等多种形式,宣传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和安全法律法规,增强了职工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
由“单调培训”向“多项培训”创新。一改往日“填鸭式”灌输,在通过工作群发布安全生产相关规定,明确当前安全工作重点外,创新“课堂+现场”培训模式,根据工种、班次将课堂搬到生产现场进行授课。针对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开展专项培训,通过实践操作、手把手教学以及现场问答等形式,既激发了职工学习兴趣,又解决了培训方法老套、枯燥以及职工不感兴趣,不愿参加的问题,实现理论、技能双提升。
形势任务教育不间断,解决职工对形势认识不清,精神领会不透的问题。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多层次、多角度、全覆盖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及两级公司和矿各项会议精神,对会议提出的问题,认真对照分析,查找不足。对会议提出的新任务,进行专项传达,落实到每名职工,形成人人受教育、明形势、知任务的良好局面。
“排查+关心+管控”把“不放心人”放“心”上,解决人的不安全思想和行为。“三高”疾病逐渐年轻化,给安全生产造成了新的人的不安全隐患。我们推行安全不放心人“双向互动”联系机制,定期向“三高”及心脑血管疾病职工科普健康知识,通过啦家常、叙友情、解烦忧的方式,进行心理疏导。目前,已通过工作调整、休假治疗、重点帮扶等措施,帮助5名职工安全上岗。
创新班前安全教育形式,解决个别职工思想不牢、安全意识不高的问题。坚持把安全思想教育贯穿班前全过程,在班前会增加“我的安全故事”“事故分析我来讲”等环节,让职工抛开顾虑、放下面子,利用讲故事的形式回忆工作中发生的惊险一幕,时刻警醒自己,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
以“事故案例”推动警示效果,解决个别职工麻痹侥幸心理。建立“一通三防”典型事故案例警示教育汇编,推行“看、听、谈、写”四字警示教育法,开展全员安全大反思大讨论7场次,观看事故案例警示教育片50余部,管理人员剖析通防典型案例20余起,职工从安全意识、作业防护等方面进行反思,撰写心得体会140余份,安全意识、防范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按照“一岗双责”和“人员明确、职责明晰”的原则,严格落实安全思想教育责任制,实行安全思想教育在各类评优树优中“一票否决”制度,即:凡是安全思想教育责任制落实不到位的,一律取消评先树优资格,有效提升了干部职工履行安全思想教育职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时,还针对安全教育存在的“空白点”和“盲区”,制定出具有本区特色的安全承诺、警示教育、责任追究、安全不放心人排查帮教、“三违”人员帮扶等制度,切实解决了在安全教育管理中存在的“盲点”和“落实不下去,严不起来”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