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今年50岁,是某单位一名老职工。参加工作近30年,虽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在装卸工岗位上也算尽职尽责,任劳任怨。
这天,当听说矿上要搞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会战,要求现场所有物料都要统一码放,所有设备、配件统一标识、定置管理,不仅要求动态保持现场文明生产形象,还要对部分工作流程进行优化、梳理、再改造,直至达到上级标准化要求。
这让有着丰富“工作经验”的老王很不理解,逢人就说“标准化建设就是面子工程”“我干了一辈子,不也这么过来了”“以前不搞质量标准化,不一样把活干的漂亮的”“非要搞什么标准化建设,劳民又伤财……”
听闻老王有情绪,身为同乡的单位领导郑某找到了老王,将其叫到办公室里,笑着给他点上了一颗烟,耐心地劝解道:“老王,你可是咱单位的‘老人’了,平时工作表现也不错,怎么在这件事上犯了糊涂,还和其他工友说了不该说的话,影响多不好。”
“我那不是抱怨,我是实话实说,现在人员逐渐减少,现场生产任务本身就很紧张,非要搞什么质量标准化,你倒是告诉我,这个质量标准化到底有啥用?”老王抽着烟,一脸不服地说。
“老王,这就是你狭隘了,搞安全生产标准化不仅是上级的要求,也是现场工作的需要。你也说了,咱现在人员逐渐减少,工作量不降反增,这就对现场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标准化搞好了,不仅能减少工作中不必要的流程,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内耗,提高效率,不仅可以实现管理上的升级,还能最大限度地确保咱职工的安全。”
“你别给我讲那些大道理,我也听不懂,我就问这质量标准化到底有啥用?”
郑某笑了笑,继续说:“老王,咱俩是老乡,还记得村口的那条泥巴路吗?小时候每到下雨下雪天,满是泥泞,人一走到里面就陷进去,车子推进去半天挪不动,深一脚、浅一脚,短短二里路得走一上午,一不小心还摔个满身泥。那个时候我们都抱怨,甚至还骂上两句,这路不方便也不安全,什么时候是个头!”
“对对对,谁说不是呢!”听了郑某的话,老王的思绪好像拉回到从前,狠狠地嘬了口烟,随声附和着。
“后来,改革开放了,时代发展了,咱村的那条泥巴路也修成了水泥路,咱们每次骑车回家过年,走在光滑平整的水泥路上,无不感到畅快、高兴,心想以前走泥巴路的日子终于一去不复返了,再也不用深一脚、浅一脚地走了。”
“是是是,那几年回家探亲,走在那段路上,我都不自觉的给身后的孩子说之前是什么情况,现在水泥路多方便多快捷。”老王略带兴奋,又继而皱起了眉头:“不过,再到后来,随着车辆的增多,加上车速快,没人管,导致交通事故时有发生,我有几个亲戚就在那条路上吃过亏。”
“是啊,相对于泥巴路,那条水泥路虽然比之前好走了许多,但是由于缺少规范化的管理,依然存在很多问题。这不,上次开车回家,政府加大了投入,将路面进行了硬化、拓宽,并画上了人行道,设置了路障和红绿灯,一条标准化柏油路直通家门口,人们的出行更加安全有保障了。据说,以后还要重新修一条高速路经过那,到时候,再回老家,就更方便、安全了。”
听到这,老王的脸抽搐了下,羞愧地附和着。
郑某见状继续说道:“老王,这修路和咱们现在搞的质量标准化是一个道理,虽然我们不再走之前的泥巴路了,但是相对好走、安全的高速路,需要在前期进行系列的规划和改造,要付出变许多,甚至约束增多,但若是修好了,受益的就是咱们大家,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安全生产标准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参与进来,执行下去,共同遵守,共同维护,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幸福、安全的康庄大道上一路向前!你作为老同志,不带头落实,带头干,能行吗?”
"行了,老郑,你不用说了,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下步质量标准化会战,你看我表现,绝对不会给咱单位拖后腿,一定把标准化的活干好,把现场标准化搞上去,争取搭上矿井高质量发展这趟又稳又好的‘动车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