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继去年顺利完成“奋斗新时代”劳模工匠巡回宣讲和技术技能提升活动后,近日,兖矿能源工会组织开展第二届“劳模工匠陕蒙行”活动,进一步链接山东本部与陕蒙基地,选派8名劳模工匠踏上驻外热土,开启一场传经送宝、协同创新、匠心筑梦之旅。
劳模工匠是最美的劳动者,是企业形象的代言人。
“要讲好榜样新故事,点燃培育传承‘薪火’,前往驻外单位开展专业授课、现场实操和技能传授,激发职工学技术、练本领、强素质的热情。”兖矿能源党委书记、总经理肖耀猛对进一步发挥劳模工匠示范引领带动作用、培养更多外部开发高技能人才作出专项部署。
4月26日,在兖矿能源第三届五次职工代表大会上,公司确定了开启“四基地建设”“三大会战”“新八大工程”的序幕,强调要发挥各区域空间嵌套功能,构建省内省外和境内境外全域协同、统筹联动的新发展高地。
“要选拔最优人才、创出最好效果,在面对面探讨交流的同时,更加注重实操培训与合作创新,将‘劳模工匠陕蒙行活动’办成一次传递先模精神、技能素质‘双维提升’的标杆样板。”兖矿能源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苏力强调。
闻令而动,迅速响应。兖矿能源工会认真总结第一届劳模工匠巡回宣讲和技术技能提升活动的成功经验,广泛听取驻外干部职工意见建议,聚焦两地交流不便、信息存在误差、技术难以适配等一系列现实问题,精心制定了“‘1+N’专业授课技能提升交流”和“现场一线‘1+1>2’实操提升”两项活动。审核信息、对比事迹、层层甄选,最终选定大国工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煤炭行业技能大师、齐鲁首席技师等首批8名劳模工匠,其中兖矿能源首席技能大师2人,技能大师一级6人,进一步落实技能大师共育共享要求,发挥指导帮扶作用,精准对接驻外开发单位“技能需求清单”,将技艺与经验倾囊相授,帮助驻外开发单位职工提升技术技能水平和创新创造能力,助推公司世界一流企业建设。
采煤面、掘进头、选煤厂、大巷、机电室……授课结束后,劳模工匠们来到工作现场、生产一线,针对驻外单位安全生产中的困难、短板,与职工们共同参与技术创新活动,帮助解决疑难问题,指导培训人才,借脑引智,产生了“1+1>2”的化学效果。
一路前行一路光,一路收获一路感动。“劳模工匠陕蒙行”活动,从不是简单的“单向指导”,而是互相成就的“双向奔赴”。
一路走来,劳模工匠们在传经送宝、交流互鉴的同时,也看到了金鸡滩煤矿世界首套8.2米超大采高综采成套装备和世界首套7米超大采高综放成套装备的威武雄壮,看到了转龙湾煤矿实现单面千万吨达产达效目标的骄人成绩,看到了石拉乌素煤矿4000平米文体中心的热闹喧嚣,看到了营盘壕煤矿新建职工宿舍楼的温馨幸福……
“这既是一场授课,更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在与大家探讨交流的过程中,我开阔了视野、提升了能力,有了很多之前想不到的新想法,感觉收获颇丰、受益匪浅。”赵顾超由衷地说。
“驻外开发同事们的成绩令我震撼,他们身上的闯劲、干劲、韧劲深深激励着我,为我们同是兖矿人自豪。”潘兴波说。
时光荏苒,岁月穿梭。兖矿能源驻外开发进程已走过21载春秋,陕蒙基地从大家印象中的满是戈壁荒漠、充斥碎石沙粒的“不毛之地”,变成绿水青山环绕、花团锦簇繁华的“塞外江南”。以管理蓄力、潜能加速释放,以“智慧”取胜、引领工艺革新浪潮,以文化铸魂、民生热度不断攀升……无数驻外将士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拼搏精神,走在前、争一流,让“三大会战”“新八大工程”战略蓝图加快实现,陕蒙基地逐步成为公司规模扩张、效益增长的“核心引擎”。
作者 | 言公轩
素材 | 鄂尔多斯公司 石拉乌素煤矿 金鸡滩煤矿 营盘壕煤矿 转龙湾煤矿
编辑 | 张悦
责编 | 周燕 张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