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鲍店煤矿一个普通矿工家庭的故事。妻子张春霞突然患上白血病,丈夫刘宁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责任与担当,女儿刘梦喆用勇气和智慧书写成长答卷。在家人的支持下,张春霞用坚强回应了生命的考验。
当疾病碾碎生活的平静,一家人相互扶持、共同努力,用爱和信念战胜人间疾苦。他们的故事,是一首充满力量与温情的治愈之歌。
2001年,从部队复员的刘宁来到鲍店煤矿,成为一名保卫人员。在这里,他邂逅了比自己小3岁的张春霞,爱情的种子悄然发芽。2004年,他们携手步入婚姻殿堂,开启了属于他们的幸福生活。
2005年,女儿刘梦喆的出生,为小家增添了无尽的欢乐和希望,夫妻俩有了更多拼搏的动力。
随着女儿的成长,家庭开销日益增大。为了贴补家用,张春霞申请到该矿后勤服务中心洗浴队工作;下了班,她还到夜市摆摊。
妻子的辛苦,刘宁都看在眼里,疼在心里。2012年,他决定转战生产一线。尽管亲友们纷纷劝阻,认为保卫科清闲又安全,何必去井下吃苦,但刘宁心意已决。他说:“我要趁着年轻学点技术,多点收入,才能让她们娘儿俩过上更好的生活。”

虽然已在煤矿工作多年,但对刘宁来说,井下工作是全新的,一切都要从零开始。他没有丝毫的畏惧。每天上班,他紧紧跟在师傅的身后,认真学习打眼、支护、瓦斯检测等技能。休息时间,他反复翻阅《煤矿安全规程》《掘进工艺学》等专业书籍。仅仅两年时间,刘宁就从“技术小白”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工班长。

2016年,他被任命为掘进工区513队验收员兼瓦检员,肩负起工程质量与安全生产的双重“守门员”职责。
三口小家的生活普通又幸福,没想到,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到了他们身边。2021年5月,张春霞感觉身体不适,经过检查被确诊为急性髓系白血病。这一晴天霹雳,瞬间打破了这个家庭的平静。
面对妻子的病情和家庭的困境,刘宁没有丝毫退缩。他攥着诊断书,将妻子拥入怀中,坚定地说:“别怕,咱治!”
当得知需要捐献造血干细胞治疗时,张春霞的三个兄妹第一时间做了配型,但匹配度都不够高。当得知自己的骨髓血匹配度更高时,16岁的女儿刘梦喆展现出超乎常人的勇敢和坚强。她毫不犹豫地站了出来,坚定地说:“用我的骨髓救妈妈!”
当时,刘梦喆正在读高二。其间,她一边承受着巨大的手术风险,细心照顾母亲;一边抓紧时间复习功课……看着从自己血液里分离出来的造血干细胞输送给妈妈,刘梦喆说:“有妈妈在才有家。”
自助者天助。张春霞的移植手术成功了。
从查出疾病到做手术,张春霞的心里一直是焦虑而恐惧的,但看到全家人都在为自己的病而奔波,张春霞坚定了战胜病魔的信心。“我不能倒下。我倒下了,这个家就散了。”她努力用乐观的心态面对病魔,积极遵循医嘱,认真配合每一项治疗。
出院后,张春霞身体大不如前。刘宁安慰妻子说:“我就是你这辈子的依靠!”
丈夫的细心照料,缓解了张春霞心中的焦虑和身体的不适。每天清晨4点,刘宁准时起床为妻子熬制中药,然后坐车去单位工作。下班后,他又马不停蹄地赶回家,为妻子热敷按摩……

向亲友求助、网络贷款……为了筹钱治病,一家人想尽了办法。100多万元的治疗费用,让这个本就不富裕的家庭负债累累。
了解到刘宁的困难,工友们自发地为他捐款。虽然每天都很忙,刘宁却从没有耽误过工作。他说:“单位给予我这么多帮助,我更得把工作干好。”他的努力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2024年,他被评为掘进工区“优秀验收员”。
2022年,刘梦喆凭借着努力和坚持,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理想的大学。上大学期间,尽管学业繁忙,但她每天都会给母亲打视频电话,关心母亲的身体状况和生活情况。假期回家,她主动包揽所有家务,好让父母能够多休息一下。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她一直兼职做家教。“尽管很辛苦,但我觉得自己长大了,能为家人分担一些压力,很有成就感。”刘梦喆说。

如今,张春霞的身体状况逐渐好转。“再坚持两年,就度过排异期了。等你好利索了,我带你去旅游。”刘宁告诉妻子。张春霞轻轻点头,眼中闪烁着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