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公司名称

您的位置: 首页
和美星辉

鲍店又出 “状元郎”!衡其岳684分考入北大

作者: 焦超   发布日期: 2025年08月28日   来源: 鲍店煤矿

7月26日,邹城市鸿景雅苑小区里,一张北京大学录取通知书让鲍店煤矿职工衡景省夫妇热泪盈眶。他们的儿子衡其岳以684分的高考成绩,被北京大学工科实验班录取。

这个在煤矿长大的学子,用自己的努力,给梦想插上了翅膀。

“努力比天赋更重要”

衡其岳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天赋型学霸”。他的成长中没有“神童”光环,完全凭借扎实的学习、坚定的信念与良好的心理素质,在高考中脱颖而出。他的成功,是对“努力比天赋更重要”的最好诠释。

衡其岳总结了一套系统有效的学习方法,错题本是他学习中的“秘密武器”。他将错题分类整理,分清“粗心错题”与“难题错题”,不仅能查漏补缺,更能在复习时实现精准突破。特别是在数学、物理和化学等科目上,这种精细化的学习方式让他受益匪浅。

衡其岳深知“学而不思则罔”。他每天都会抽出时间分析自己的学习状态,找出弱项、补足短板,有针对性地管理自己的学业。他曾因生物成绩不理想一度焦虑,通过自我反思,意识到“不喜欢背书”是问题所在,从而调整学习方式,实现突破。

和许多同龄人一样,衡其岳也喜欢玩游戏,但他懂得把握尺度。在学习与娱乐之间,他展现了极强的自我管理能力。他用“学习状态决定游戏时间”的方式,让娱乐成为调节压力而非逃避现实的工具。张弛有度的学习生活节奏,是他高考成功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家庭教育充满智慧与温度

衡其岳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的滋养。他的父母虽学历不高,但教育方式充满智慧与温度。

“因为种种原因,我错过了上大学的机会。孩子能够考上北大,算圆了我学生时代的梦。”父亲衡景省说。

衡其岳刚会说话时,衡景省就把识字卡片贴满家中各个角落,将背诗、认字变成一种日常游戏。从父亲那里,衡其岳听到了毛主席少年时代的故事,听到了钱学森、邓稼先等科学家为建设强大祖国奉献一生的感人事迹……小小年纪的衡其岳,就树立了要好好学习,长大报效祖国的宏愿。

“做家务、背诗、读书,完成一个任务就能累积兑换玩游戏时间。”这种特殊的激励机制,让衡其岳能够自己掌握学习和游戏时间,同时变得越来越自律。

母亲寻素丽表示:在孩子的学习上,她和丈夫从未给予过多的压力,只是在生活上默默支持,让他安心学习。衡其岳喜欢相声,父母就给他报了兴趣班,让他把兴趣爱好作为学习之余的放松和解压。

寻素丽说:“有时候孩子回家不说话,我们就知道他累了,尽量不去打扰他。”这种无声的支持与理解,成为衡其岳心中最温暖的力量。

“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天赋其实是兴趣培养出来的。”这是衡其岳对天赋与努力关系的深刻理解。

衡其岳从小就对机器人有着浓厚的兴趣。看到孩子对机器人的喜爱,父母非常支持,给他报了培训班,还购买了一些专业书籍。

小学四年级时,衡其岳第一次参加全国机器人大赛,由于准备不充分,没能取得好成绩。虽然成绩不理想,但他毫不气馁,继续坚持学习和练习,最终在五年级时,斩获了全国机器人大赛的金牌与银牌。

这段经历锻炼了他的逻辑思维,也让他意识到兴趣和努力缺一不可。他常说:“1%的灵感+99%的努力=成功。”

被北京大学工科实验班录取后,衡其岳计划在大一广泛了解专业方向,重点考虑航空航天工程与机器人工程领域。“我希望将来能读研、读博,取得科研成果,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衡其岳说。这不仅是一个青年的梦想,更是一份沉甸甸的家国情怀。

采访衡其岳的过程很令人感慨,他的话语朴实无华,却充满力量。这个从煤矿走出的少年,用自律、坚韧与热爱,书写着自己的青春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