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鲍店煤矿综采一区,提起检修班班长梁浩,工友们都会竖起大拇指。这个35岁的青年骨干,用十五年如一日的坚守,在千米井下书写着新时代矿工的担当。而更令人称道的是,他与妻子史庆飞共同经营的文明家庭,犹如矿井深处绽放的并蒂莲,用爱与责任浇灌出幸福之花。
千米井巷的安全守护者
2008年,不到20岁的梁浩带着青春理想来到鲍店煤矿,来到综采一区。从支架工到副班长,从生产班到检修班,他用汗水浸染的成长轨迹印证着新时代矿工的蜕变。2016年,27岁的他成为综采一区最年轻班长,面对50多人的检修大班,这个爱笑的大男孩展现出超越年龄的成熟。
“安全不是口号,是刻在骨子里的习惯。”梁浩独创的“六五四三二一”安全管理法在综采一区传为佳话。每天班前会上,他总要带着工友背安全口诀:“六叮嘱、五勤查、四把关……”这些朗朗上口的规章,是他将十余年经验凝练成的“安全密码”。检修班一名老支架工记得,有次夜班发现液压支架漏液,正要凑近查看时,梁浩突然高喊“停!”,原来他早已通过“五勤巡查”发现顶板异常,避免了一次冒顶事故。
在智能化矿山建设浪潮中,这位“85后”班长展现出创新智慧。他自主开发的班组安全评价系统,将64项考核标准转化为数据模型,每月自动生成“安全画像”。今年3月,系统预警显示一名青年职工连续三周出现操作失误,梁浩立即启动“一帮一”结对机制,通过“班前预想+现场指导+心理疏导”的组合拳,使这名青年职工成为年度星级员工。
温馨港湾的无声守望
走进梁浩家中,窗台上的百合散发着淡淡清香,墙上“安全连着你我他”的十字绣格外醒目。这是妻子史庆飞用了三个月时间绣制的“安全家书”。作为千千万万矿嫂中的一员,她用柔弱的肩膀筑起爱的港湾。
每天清晨五点,当梁浩轻手轻脚出门时,厨房里总备着温热的早餐;深夜归来,玄关的夜灯永远亮着温柔的光。2024年11月,单位生产换面,梁浩连续半个月早出晚归,患上了感冒,史庆飞默默地把药放进丈夫的衣服口袋里。那个飘雪的冬夜,她发现丈夫回家后倒头就睡,悄悄把他的衣服脱下来,盖好被子,为不打扰他休息,自己在沙发上蜷了一夜。次日看到餐桌上纹丝未动的饭菜,这个从不言苦的女人红了眼眶,却只是把保温饭盒塞进丈夫工具包。
“他的安全就是全家的晴天。”史庆飞独创的“平安三报”在工区传为美谈:丈夫下井前报行程,班中报平安,升井后报归期。有次丈夫到点仍未到家,打电话显示关机,她下楼在小区门口站了整整一个小时,直到看见那个熟悉的身影才发觉双腿早已冻僵。这种牵挂化作1600多个日夜的坚守,铸就了检修班连续三年“零事故”的安全长城。
文明之花的并蒂绽放
在“和美鲍店”这个温暖和谐的大家庭里,梁浩夫妇的事迹让无数人动容。他们每月雷打不动探望双方父母,梁浩为岳父六十六大寿精心准备礼物,史庆飞陪婆婆练习广场舞。去年重阳节,夫妻俩参加“暖心志愿服务”为空巢老人检修电路,老人们的灯光里跃动着爱的温度。
在儿子梁天宇的作文本上,记录着这样温馨的画面:“爸爸说井下有会发光的石头,妈妈讲童话时眼睛比星星还亮。每天最幸福的时刻,是看着他们牵着手在蔷薇小径散步,月光把三个人的影子拉得好长好长。”这种言传身教的家风,让10岁的小天宇成为社区“小小安全宣传员”。
检修班的工友们都记得那个特别的“安全生产月”。史庆飞带着安全的祝福出现在了矿“安全生产月”的宣传视频中,恰逢端午节,她把安全嘱托包进粽子:“平平安安”是红枣馅,“遵章守纪”是八宝馅。当梁浩提议设立“家庭安全监督员”时,50多个家庭集体签订安全公约,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家庭联保”机制。这种充满人情味的管理,让冰冷的规章有了温度,让安全理念扎根心田。
当夕阳为整个矿区披上金纱,梁浩家中又飘起饭菜香。阳台上,那株并蒂百合在晚风中轻轻摇曳,仿佛诉说着安全与亲情的永恒交响。这或许就是新时代矿工家庭最美的模样:他在千米井下守护光明,她在温馨港湾编织牵挂,共同谱写着“文明家庭”的幸福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