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通防工区将安全生产摆在核心位置,通过强化岗位风险研判、规范作业流程、完善操作规程、深化隐患排查治理等举措,多维度协同发力,为矿井通防安全筑牢了坚实根基。
风险研判“常态化”,给安全装上“预警雷达”。该区持续推进岗位风险辨识,针对矿井通风系统优化、瓦斯防治、防灭火治理、钻探施工、通防设施构筑、机电设备运行维保等关键环节,开展全方位、无死角的深入剖析。通过系统梳理,精确制定岗位风险清单,划分风险等级,并制定详尽的管控措施,确保每位职工都能清楚了解自己的岗位安全风险点和应急处理方法。同时,他们还充分利用班前会,随机抽查职工岗位描述和安全风险辨识情况,有效强化了职工风险意识,从源头上把好了安全生产第一关。
流程管控“全链条”,让作业戴上“安全紧箍”。该区构建起全流程覆盖的过程管理体系,科学制定出施工方案与安全技术措施,详细规划作业步骤,明确安全标准,并不定期组织职工开展技术交流和安全培训。作业过程中,管理技术人员如同“守护神”,全程监督,实时检查施工质量和通防设备设施运行状态等,密切关注施工进度和安全状况。一旦发现违规操作立即纠正,确保作业全程安全可控。此外,该区还制定落实过程管理记录制度,并严格执行,详细记录作业过程中的各项数据和情况,为后续安全管理提供了详实的数据支撑。
规程管理“活起来”,让标准成为“行动自觉”。该区定期组织管理技术人员对各岗位工种操作流程进行全面梳理与优化,使其更贴合现场实际作业需求。通过系统的培训和严格考核,确保每名职工都能熟练掌握并严格执行操作流程。同时,他们还健全完善精准操作流程执行激励机制,对严守规程的职工予以表彰奖励,对违规操作行为依规严肃考核。定期管理技术人员、业务骨干开展精准操作流程专项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修订完善,形成了良性循环。
隐患治理“闭环转”,给安全穿上“防护铠甲”。该区补充完善常态化、多层次的隐患排查治理机制,通过职工自查、班组互查、技术骨干巡查、管理人员动态查的综合模式,确保隐患排查无死角、全覆盖。对发现的隐患,严格遵循定整改责任人、定整改措施、定整改期限、定整改验收人的“四定”原则推进整改,确保隐患能够及时得到解决。同时,他们补充完善隐患排查治理台账,对隐患的排查、整改、验收等全过程进行跟踪记录,实现了隐患治理的闭环管理,有效强化了矿井通防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