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产服务中心物流队,环保不是挂在墙上的标语,而是队员们每天揣在兜里的“小算盘”,是融进装卸、运输、分拣、截木料等每个环节的“老习惯”。这些接地气的环保做法,就像一颗颗饱满的种子,在平凡岗位上生根发芽,长出了属于物流人的绿色风景。
车皮里的“斤斤计较”
“这捆废纸板别扔,统一收集集中处理;空油桶记得盖紧,别洒了油污……”每天装卸物料时,班长王文建总会念叨着这样的话语。物流队队员的口袋里,总备着几个收纳袋,专门收集装卸物料时产生的废纸、塑料瓶和废包装材料。队员们卸货时顺手分拣,回来后统一交到回收站,一来二去,不仅没让垃圾“落地”,还为队里节省了储存空间。
叉车、抓机等运输物料时,大家更是算得精细。“在保证安全,遵守规程的情况下,能一趟拉完的,绝不跑两趟;顺路的活儿凑一块,少绕冤枉路。”队长拿着物料配送计划琢磨着最优路线,成了每天的必修课。省下的油钱看得见,减少的尾气排放更是实实在在的环保账。
老工具的“新用法”
物流队厂房角落,放着一排不起眼的“改造神器”:用旧轮胎改的防撞垫,套在桌子边角防磕碰;废木箱钉成的收纳盒,整整齐齐装着扳手、胶带等小工具;就连喝空的大桶矿泉水,也被钻了孔,变成了给绿植浇水的“洒水壶”。
“修修补补又三年,不光省钱,还少扔东西。”负责发料的管士霞笑着说。以前分拣时用的塑料打包带,用完就当垃圾丢了,现在大家学着打结复用。这些看似“抠门”的做法,其实是队员们用最实在的方式,给物料“减减负”,给环境“松松绑”。
人人都是“环保哨兵”
在物流队,环保从来不是某个人的事。卸货时看到地面有散落的物料,总会有人弯腰捡起;给叉车加油时,大家会盯着油管接口,生怕滴漏一点;就连清洗叉车,也改成了用抹布擦拭代替以前的高压水枪“漫灌”,一个月就能省下好几吨水。
有次回收井下上来的旧油桶时,队员们怕油污污染路面,特意找来旧布把油桶盖裹严实,卸完货又蹲在地上把散落的碎屑一点点清理干净。
这些藏在物流队日常里的环保小事,没有轰轰烈烈的场面,却像涓涓细流汇聚成河。队员们用自己的方式,把“绿色”装进车皮、带进厂房、记在心里,让环保这件事,在岗位上变得可触可感,也让每一次出发与抵达,都带着对环境的温柔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