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鲍店煤矿生产服务中心机修厂,充满机油味与金属碰撞声的车间里,副主任王燕的一句话,如同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我们要制作一艘‘红船’。”
起初,这消息在厂内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职工们面面相觑,心中满是疑惑与不自信。“红船?那可是象征着革命精神的历史文物,我们这只是加工矿用零配件的地方,怎么可能做得出来?”然而,副主任王燕坚定地说:“领导相信我们。而我,相信我们的职工和咱们机修厂的优良传统,那就是优秀的执行力——只要开始行动,就没有机修厂人克服不了的困难!”
面对这份挑战与信任,职工们决定迎难而上:一定要把“红船”造出来!生产服务中心即刻成立由王燕劳模创新工作室的成员和生产服务中心的部分班组长、骨干组成的“红船”制造小组,一场关于智慧与汗水的较量,在这片充满金属气息的场地间悄然展开。
制作“红船”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没有资料可以借鉴。于是小组成员决定从“红船”模型下手,他们从网上寻找“红船”的拼装模型。模型到货后,技术人员把模型进行拆解,考虑到后期材料拼装焊接的问题,技术人员选择直接对红船按比例进行3D绘图建模。他们将船体根据位置不同分成船底、前舱、中舱、后舱四个部分,分别实施建模。建模后再分解平面图然后绘制相应的型线图、标注各项数据以便使用等离子切割机进行材料加工。这次测绘工作,对于机修厂的技术人员来说,无疑是一次技术上的提升。经过近一周的不断尝试和修正,一个栩栩如生的红船模型终于出现在电脑屏幕上。
与此同时,车间内的技术骨干们通过模型深入了解红船的构造后,针对使用的材料和加工工艺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在对技术、质量和成本进行综合考虑后,制作小组决定利用闲置的钢板和废旧的锚杆来制作红船。
随着3D模型的完成,生产线上也忙碌起来。焊工们熟练地操作着等离子切割机,根据放样图纸精确地切割出每一块板材。他们小心翼翼地打磨着边缘,确保每一块板材都光滑平整,能够完美地契合在一起。
然而,挑战总是如影随形。当时正值暑期,职工们大多上早班,铆焊组本来就人员紧张,加上其他加工任务也不能停下,导致“红船”加工进度相对缓慢。
在这关键时刻,机修厂的执行力再次发挥了作用。班前会上,修复和加工班的班组长直接表态:他们组持有焊接作业资格证的人员将全部支援铆焊组配合铆焊作业。上早班的小组成员们也表示,他们将利用下午两点后的业余时间参与制作“红船”。在大家的相互协作下,“红船”的加工进度恢复了正常。但是船头船尾的弧形设计、焊接过程中的固定和找平等问题也给小组成员们带来了不小的麻烦。通过大家的集思广益和不断尝试,这些难题最终被一一克服问题。
焊接的火花在车间持续绽放,有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也有初出茅庐的新手,但在这一刻,所有人都心无旁骛,只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红船的轮廓在众人的努力下逐渐清晰。船头、船尾、船舱……每一个部分都凝聚着职工们的心血和汗水。他们不断地打磨、修正、调整,直到每一个细节都尽善尽美。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船头和船尾的弧形设计。为了达到完美的弧度,职工们使用了特制的模具和夹具,将铁板紧紧地固定在模具上,然后进行焊接。他们小心翼翼地调整着火焰的大小和焊接的速度,生怕一不小心就会破坏了那完美的弧度。经过无数次的尝试和修正,他们终于成功地制作出了船头和船尾的弧形部分。
当最后一块铁板被稳稳地焊接到位时,一艘气势恢宏的“红船”傲然屹立在大家面前。回想起20多天前刚听到任务时的震惊、怀疑与不自信,大家的眼中闪烁着喜悦和自豪的光芒!这艘红船不仅承载着他们的汗水和智慧,更承载着他们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和执着。
这艘红船的制作过程不仅是一次技术上的挑战,更是一次执行力的展现。从购买模型、拆解研究、设计图纸到制作完成,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机修厂人的心血和汗水。他们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执行力——那就是面对困难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那就是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力量;那就是在挑战中不断成长、不断超越自我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