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公司名称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鲍矿时讯

这个班组,何以如此“标杆”?

作者: 陈玉超   发布日期: 2025年04月21日   来源: 鲍店煤矿


走进鲍店煤矿生产服务中心电修车间,墙上“无畏挑战、共铸辉煌”的班组口号格外醒目。在这里,活跃着一支技术过硬、作风团结的班组——设备维修班。该班现有职工13人,其中高级技师1人,技师9人。


这个满是“精锐”的班组,承担矿用防爆开关、小型防爆电器、三相异步电动机等电气设备维修任务,是矿井电气设备维修的中坚力量。光荣榜上挂满的“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全国煤炭行业优秀质量管理班组”“兖矿能源十佳巾帼标兵岗”等奖牌,见证着他们的奋斗足迹。



“众人划桨开大船”



看到光荣榜的时候,笔者不禁好奇,班组人才济济的同时,又取得了如此多的成绩,秘诀是什么?


“一个班组就是一个大家庭、一个突击队。俗话说,众人划桨开大船,团结凝聚力量。每个人都抱着‘班组的事就是我的事’的工作理念,大家目标一致、密切合作,最终取得了‘1+1>2’的效果。”该班班长闫振华说。


该班在公正管理、严格制度的基础上,根据生产计划和成员特长,合理安排工作任务。仅今年1-3月份,他们便修复各类设备177台,创造价值130.52万元。同时,定期组织技术沙龙、班组恳谈会、劳动竞赛等活动,形成了“任务共担、经验共享、难题共商”的协作模式,营造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和谐氛围。


2月份,由于井下工作面回撤,矿井对电气设备的需求激增。班组迅速响应,全员紧张有序投入到修复工作中。为了确保井下设备供应充足,他们连续一周加班加点,最终及时完成了9台回柱绞车、20台隔爆开关、50台小型隔爆电器的修复任务,有力保障了矿井生产的顺利进行。



“工作也是一种快乐”



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该班提炼出独具特色的"衔泥燕文化"。衔泥燕文化,即像燕子衔泥筑巢似的,大家共同努力,辛勤耕耘,让班组变得更好。


“明天我休息,你放心带老人去看病,我替你上班。”班组成员李冲得知同事家人需要照料时,主动接过“接力棒”。青年赵珊遇到技术瓶颈时,总能收获老技师“手把手”的经验传授。这样的暖心故事,在班组里屡见不鲜。


“大家把能一起共事看作彼此的缘分,既是工作上的完美搭档,也是生活中的知心朋友,共同建设着这个温暖有爱的班组。在这里,工作也是一种快乐。”赵珊感慨地说。


他们悉心打理车间“小家”,通过6S精益化管理,定置规整、合理布局,把车间原有的6个区域,变为开关存放区、维修作业区、动火作业区等11个区域,在保障安全生产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在班组共同努力下,电修车间被矿评为精益示范点,《电修车间区域及工位一体化改善》项目获山东省设备管理协会精益管理大学堂“赛精益”竞赛活动二等奖。



成员当“主播”  轮流讲“干货”



“别小看这些报废配件,它们可是最好的‘教科书’。” 在车间实训基地的工具架上,一排锈迹斑斑的报废报警器整齐陈列,这是闫振华眼中的 “宝藏教具”。


该班创新打造“流动课堂”,依托车间电视大屏,推行“理论+实操”“授课轮流制”模式,以PPT 演示、原理剖析、现场实操等形式,每位成员都化身“主播”,轮流上讲台、讲干货,把“问题”当“教材”,让“修复无小事”的严谨态度刻进职业基因。2024年,班组5名女职工顺利晋升为技师职称,成为该中心唯一一个技师及以上人员占比达73%的高技能队伍。


技术能力的厚积薄发,催生出创新创效的“化学反应”。他们在交流学习的同时,碰撞灵感火花,研发出电动机清理工具、胶圈快速拆除工具等多项自主改善项目,其中可移动式设备推拉存放架项目获评矿创新创效成果一等奖。


在激发“细胞”技术和创新活力的同时,班组也成为人才成长的“摇篮”。近三年,班组输送出一批技术骨干,有的成为“双创” 讲师,有的到综采一区、通防工区等现场一线挑大梁,形成“培养一个、带动一片” 的良性循环,为矿井高质量发展持续输送“硬核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