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二季度以来,“省下来的就是赚来的”“把成本攥在手心里”已经成为鲍店煤矿干部职工挂在嘴边的“口头禅”,一场从“指尖”到“心尖”的降本增效行动正全面铺展开来。

该矿生产准备工区综机维修车间主任胡庆举,一边擦拭着刚修好的液压支架,一边给工友们算了一笔账:“以前外委维修一台支架要花3万多,现在咱们自己干,材料费不到8000元,这省下的2万多,够给工区添两台新工具了!”
“要是以前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可能直接就申请更换新配件了,现在不一样,能修的坚决不换。”运搬工区电机车司机王磊,一边熟练地用万用表检测电路,一边说道。为了提高设备自修率,该工区结合“问题解决日”,成立了专门的技术攻关小组,针对常见故障,利用周五技术课时间,开展技术培训和经验交流。一季度,该工区机电维修车间节约设备采购费用几十万元。

生产服务中心党支部副书记王燕说:“这个旧阀门,换个密封圈就能‘上岗’。”她指着分类码放的货架如数家珍,“一季度,我们修复托辊800多个,复用旧钢管1吨多,复用旧料价值500多万元。”
该矿生产服务中心开展“变废为宝”主题活动,构建起废旧物资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建立“红黄蓝”三级评估标准,对废旧设备进行拆解检测,使修复合格率达92%。设置“旧件超市”,实行“以旧换新”领用制度,将修复完成的托辊、钢管、电缆挂钩等2.3万件物资分类编码,对每一件物资的流向都进行了严格的记录和跟踪,大大提高了物资的利用率。成立“党员技术攻坚队”,攻克废旧截齿激光熔覆再生技术,使单只截齿复用次数从3次提升至7次,年节约采购费用超40万元,不仅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更培育出该中心职工“分毫必争”的节约意识。

“井下回收的旧锚杆,能不能改造成电缆挂钩?”
“废旧的输送带裁剪成小段,可以用于制作挡车帘和防滑垫。”
“过去总觉得‘大生产不计小成本’,现在才发现,省下的真金白银比预想的多得多。”运搬工区电机车司机关保印分享了他的“意外收获”,通过调整电机车运输频次,每月电费直降1.2万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