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鲍店煤矿煤场,经常能够看到这样一位身影:他身形挺拔,虽清瘦却透着军人特有的坚毅与沉稳,仿佛一棵伫立的白杨,默默守护着煤海的朝晖夕阴。
尹明超,一位退役军人,虽然褪去戎装多年,但那份刻进骨子里的忠诚与担当从未褪色,在地销煤发运的岗位上,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1996年冬,18岁的尹明超带着对绿色军营的无限憧憬,穿上了梦寐以求的军装。经过新兵训练的磨砺,因表现出色,他被选拔到驻香港部队,并于1997年7月成功进驻香港履行防务使命。
在驻香港部队服役期间,他多次参加迎接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外宾的检阅任务,凭借着过硬的素质和出色的表现,被评为优秀士兵,受到通令嘉奖。这段军旅生涯,不仅锤炼了他的意志,更让“忠诚与担当”的军人品质深深烙印在他心中。


退伍后,他来到鲍店煤矿保卫科工作,后来又调入武装部工作。每一个岗位,他都干得格外出色。2018年2月1日,尹明超调入洗选发运中心,担任洗选发运中心副主任,分管地销煤发运工作。
地销煤发运工作复杂而烦琐,关系到煤矿安全有序生产、运输客户协调和环境保护治理等诸多方面。为了尽快掌握地销煤发运程序和实质性工作,他全身心扑在地销煤发运现场。那顶红色安全帽、一身蓝色工作服、一双长筒胶雨靴,成了他最明显的符号。
当时的东西煤场,裸露的煤山是环保治理的心头大患。为了降服“扬尘”这只“拦路虎”,尹明超带领地销队的兄弟们,一次次爬上几十米高的煤山铺设防尘网,为黑色的“乌金”披上“绿衣”。他不满足于“头痛医头”,而是创新推行环保网格化管理,带领机电修人员实地勘察,亲自参与设计,在东煤场空车道安装智能喷淋设施,让降尘除尘变得精准高效,从根本上改善了作业环境。

2019 年初,储煤棚、地销煤发运系统先后建成投入使用。然而,随之而来的是喷淋设施、皮带运输、快速装车站设备的保养、维修维护等工作,这些工作的技术含量更高,对尹明超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
有一次,为解决给煤机落煤点不正易造成皮带跑偏故障,他领着工班长和维修人员去兄弟单位取经学习,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终于掌握了关键技术要点和改进措施。
2020年以来,越来越多的运输客户反映发运秩序和发运计划方面的问题。尹明超和同事们经过仔细调研,发现了问题症结所在。于是,“四法”发运制度和模式应运而生。
所谓“四法”发运,就是库存定量发运法、计划发运法、计划当日完结法、定时巡查法。库存定量发运根据矿单日提升产量和储煤仓存情况,制定各煤种每日发运总量,再配合火车运载量,确保产销平衡。计划发运则在确定各煤种发运总量后,计算出发运总车数和每个计划所需要吨数,然后根据订单余量给出相应计划车数,并实施透明式管理,确保发运计划公平公正。


“四法”发运制度和模式一经推出即获成功,地销煤单日发运量屡创新高,在历次完成增储保供、迎峰度夏、迎峰度冬发运任务中,发挥了积极、稳定、快速流畅的作用。
在该矿一体化地销煤发运系统建设期间,尹明超经常靠在现场,监督现场施工情况。该系统建成投入使用后,火车智能装车改造项目又顺利完成,该项目不仅填补了山东省和山东能源集团静态轨道衡智能装车的空白,还能每年为企业创效数百万元。

“地销煤发运利益诱惑多,但我们是国企员工,这条底线绝不能碰!”尹明超常这样告诫身边的人。
面对形形色色的“围猎”,他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立场。曾有运输户试图将礼金卡夹在他的雨刷上,被他严厉斥责并勒令取回;也曾有人在他下班等红灯时硬塞礼品,他紧闭车门,绿灯一亮便疾驰而去,不给对方任何机会。“只要我们不利用工作之便吃拿卡要,还有什么工作不好推进呢?”他的话语朴实无华,却掷地有声。
作为党支部书记,尹明超深知党建工作的引领作用。他不断创新学习方法,通过安全警示教育大讨论、撰写心得体会并对优秀作品给予奖励等方式,让安全意识真正入脑入心。他精心打造“红色传承,绿色智能发运”党建品牌,带领党支部修订完善党员责任区及示范岗考核标准,以“1+1+N”活动为载体,组织全体党员在安全生产、环保治理、系统优化和为民服务的第一线亮身份、作表率。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党员的身影;哪里有需要,党旗就飘扬在哪里。在他的带领下,党支部真正成为攻坚克难的坚强战斗堡垒,党员们成为职工群众看得见、学得到的身边榜样。
从“驻港卫士”到“发运先锋”,尹明超用二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忠诚与担当。他就像那煤海中的一棵白杨,深深扎根、默默奉献,用军人的铁血柔情,用党员的初心使命,守护着“乌金”运输的畅通,也守护着内心那份永不褪色的赤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