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公司名称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鲍矿时讯

TA说丨我和师父

作者: 王茹   发布日期: 2025年09月19日   来源: 鲍店煤矿







初见 · 吸引


初见杨明,是在我刚刚转岗来到鲍店煤矿时参加的第一个早会上。




师傅杨明工作照片


2021年,我所在的单位迎来了混合所有制改革。伴随着改革进程不断推进,我个人的职业之舟也随之颠簸起伏,最终泊岸于鲍店煤矿,并被分配至该矿生产服务中心的电焊工岗位。从后勤到产一线,我迎来了职业生涯的一大挑战。


电焊,这个听起来就很硬核的职业,让我感到迷茫与不安。然而,也正是这份迷茫与不安,悄然在我心中种下了一颗渴望成长的种子。杨明,则是我这段旅程的最重要的领路人


那日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户斜斜地照在光洁的地板上,在光影的映衬下,会议室显得格外宽敞。我身处这个完全陌生的环境,视线漫无目的地游移着,最终落在了一位女性身上。她约莫四十出头,岁月似乎对她格外温柔,只在她的眼尾轻轻勾勒了几笔细纹。看着她的样子,我禁怀疑,眼前这位精致干练的女性难道也是电焊工?


散会后,同事们纷纷换上工作服走进车间。她果然在这个队伍里,在厚厚旧旧的工作服的包裹下,她是有些贴近刻板印象里的焊工形象了。然而,她娇小柔弱的身形旧让我难以相信她真的可以做得来这份苦差事


到车间见习,我再次注意到了她。她蹲一排工字钢的端头处,一持焊枪,一手将一块四四方方的铁板扶靠在工字钢的一头,看准位置,低头点焊,焊条接触板材的一瞬,弧光忽得闪亮起来,迸发出团团星火,箭似的四处飞窜,场面好不热烈。她重复着同样的动作,流畅有力专注的神情让她的脸庞显得格外清朗,眉宇间透着几分英气。安全帽下,几缕碎发被汗水紧紧贴在额头上,她全然不顾,仍旧专心操作。




作者在车间工作照片


我被她认真的工作态度深深吸引,后来在与同事的交流中得知她叫杨明,是厂队里非常出色的焊工。提到她,同事们总是止不住的夸赞:“杨师傅可是咱中心公认的大老师儿,她干活认真细致,她的眼里可容不下半点瑕疵,经她手出来的焊缝,均匀平滑,无可挑剔。“杨师傅完成一次‘割眼儿,从预热到结束仅需12秒,就这速度是无人能及的,精度也是一流“杨师傅可是铁娘子,别管是急活、难活还是细致活,她总是那个挑大梁的人”“她不仅技术高超,而且乐于传授,分享经验……”


听到这里,我的心里涌起了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和敬佩。杨明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倾注的心血和热情,让我看到了一个普通工人对职业的热爱和执着。这让当时迷茫不安的我心绪渐渐平静下来。








入行 · 指引


天注的缘份,入职不久后,厂队里安排杨明做我的师父。师父不苟言笑,脸上满挂的严肃,给人一种距离感。我每天怯生生地跟在她的身后,丝毫不敢逾矩,在她面前我甚至连一句连贯的话都说不顺溜。现在想想还真颇有点“一物降一物”的意味。


犹记得第一次尝试焊接时的情景,划擦起弧的瞬间突然迸发出的热烈,吓得我起身就是一个趔趄。我笨拙的逃窜,逗得一旁的师父咯咯咯地笑了起来,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师父的笑脸。看我惊魂未定,师父捡起铁板上吱吱冒着火花的焊枪,又一次递到我的手里。她转身来到我的右侧蹲下来,握住了我拿焊枪的手,说道:“拿起来面罩。”我听到师父的指令,慌忙拿起面罩遮住脸,心跳如鼓。师父看我准备好了,便用力按压我的手,焊条再次接触铁板,我还没来得急反应,同样的火花四起,但这一次有了师父的护航,我倒也没了之前的惊慌。我透过面罩上的黑玻璃看到,焊条所及之处,铁板在一点点消融、汇聚,形成一汪圆亮。这汪圆亮拖着一簇短尾巴,像是被施了魔法似的摇摇晃晃地跟随着焊条缓步前移。临近末端,师父再一次加大力道引着我的手在焊道末端处稍作停留,划弧收尾一条完美的焊缝形成了,喜悦油然而生自那以后,师父就便是我心里的“定海神针”,只要有师父在就没有跨不过的“火焰山”。




作者和师父杨明的工作照片


在我初涉焊工领域的那段时光里,内心最为忐忑的时刻,莫过于迎接那些经验丰富的老焊工们的审阅。他们的到来,仿佛一阵疾风骤雨,锐利的目光和品评,让我瞬间陷入了自我怀疑,整个人就好似风中摇晃欲坠的秋叶没了生气,眼前的一道道焊缝暴露着自己的稚嫩与不足


师父从不急于用言语安抚我的慌乱。她只是静静地站在一旁,待我稍显平复,望向她请求支援时,便开始默默拾起那些经历了审阅的焊件,一件一件耐心地为我剖析原因,从造成缺陷的根源讲起,再到如何巧妙地规避这些错误,每一个细节都讲解得透彻易懂,再不就直接拿把子演示


帮助下,我学会如何识别焊缝缺陷,如何选择合适的焊接电流,如何调整焊接的角度与力度等技巧。无论我的信心如何破碎,师父总能耐心为我重建。我逐渐积累起一些焊接技巧也能轻松地应对一些简单任务。师父总说难活要巧干”——掌握多的技巧,活自然就不那么难了。








迷途 · 回归


成长的道路并非总是一帆风顺。我的工作有了一些理论指导,剩下的就是不断实践、扎实技能。新的问题也就随之而来,日复一日重复且繁重的工作让我感到疲惫,心情渐渐有些浮躁。


一次,连续三天水管挂钩的焊接工作,巨大的工作量对我这个新手来说是一场严峻的考验。火光伴着我疲惫的身影,终于,在一声声刺耳的金属碰撞声中,结束了一天漫长的劳作。我拖着疲惫的身体开始搬运成品进行码放。在码放的同时我检查着焊接质量,其间我发现有几处焊缝未融合好,出现了夹渣。看到这个情况,原本就疲惫不堪的身体越发沉重,烦气直冲天灵盖儿我完全被怒气支配,顺势将焊件转了个方向,重重地摔到了码垛上,企图用其他焊件将其掩盖。然而,一丝理智闪过——质量关乎生产安全,马虎不得。我迅速清醒过来,急忙将它拿了下来,但疲惫让我的肌肉再次松懈下来。犹豫片刻后我将焊件又重新码了上去,心中充满不安我只得眉头紧锁,继续码放。


没想到,这一切都被刚好路过的师父看见了。她站在我身后,声音如雷:你糊弄我转身看去,只见师父阴沉着脸站在那里,眼中满是失望。心中一阵慌乱,我立刻将目光从她严厉的视线里抽离,匆忙将刚才带有瑕疵的焊件翻找出来进行补焊。我不敢再次触碰师父的眼睛,生怕从那双眼睛里读出更多的失望。


下班后,夕阳的余晖铺洒在这片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汗水与梦想的矿山之上。景象美得令人心醉,这是大自然对劳动者最温柔的抚慰。赶班回家的人群,熙熙攘攘,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脸。他们或三五成群,谈笑风生;或匆匆独行,心中满是对家的渴望。但似乎只有我被隔绝于这片欢乐之外,耳畔不时回响起师父常说的那句:“干咱这活最不能松懈的就是焊接质量。”


我望着眼前这片被夕阳染金的矿山,颇有感慨:对于我们地面生产单位职工而言,将手中的工作做到极致,不仅仅是对职业的尊重,更是对自己的尊重。这或许正是我们能够在平凡中创造不凡意义所在








传承 · 前行


时光似指间流沙,悄然流逝,师父在岗位上奋斗了近三十个年头,如今即将卸下肩上的重任,迎来退休生活。每当提及此事,同事们常常打趣道:“杨姐,你这样的技术能手可不能退休,你要是退了,咱们厂队可就损失一员大将啊。”听到这样赞许的话,她也只是笑笑,不做回应,继而将目光看向我,仍旧没有言语,但沉默中流露着深意,我懂得那其中蕴藏的分量何其厚重。


师父的退休,并非技艺传承的句点,而是对我们这一代人无声的激励与鞭策。她的影响下我深切地体会到,真正的成长不仅仅是技艺的精进,更是心灵的觉醒,是积聚扛起岗位责任的力量。我们的每一步成长,都与企业的脉搏同频共振;我们的每一次飞跃,都伴随着企业的蓬勃发展。个人的梦想与企业的愿景,在这一刻交织融合。作为山能一份子,我将铭记期望,不断创新,突破自我,为企业的发展添砖加瓦,让个人的光芒在企业的舞台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