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美鲍店人】林玲:“节水达人”亮妙招
作者: 林红 发布日期: 2021年11月08日 来源: 和美鲍店

“节约用水就是保护国家水资源,如果每个单位、每个人都能主动节水,积少成多,将会是一个很可观的数字”,被大家称为“节水达人”的社区服务中心水电暖队队长林玲,无时无刻不在计算着水的成本,并言传身教带动身边人节水。推广节水新设备、改造节水技术、创新节水模式……林玲的节水妙招一个接一个。“想尽办法节水是我的职责,我做的还不够……”听闻笔者前来采访她的“节水经”,林玲谦虚地说。2020年7月的一天,林玲在巡查泰和体育馆和矿外招的水表时,发现用水量每天高达700-800吨,远远高于实际用水量。林玲立即组织人员全面排查这两处供水管路和阀门,但因管路均为地下敷设,清水顺暗沟排放,涉及面积太广,一时没有查找到漏水处。“绝不能放过任何浪费水的漏洞,”林玲每天来这段供水管路敷设的范围巡查一遍,分析用水数据的变化,直到第10天,她发现外招门口有一地下管道开始冒水。“应该不止一处”,林玲仔细观察周围,看到外招内部院内也有多处管道同时冒水。

她赶紧召集队员挖开路面,发现管道已腐蚀多处孔洞,立即修补漏洞较少的管道,对漏洞较多的管道进行更换。当修补和更换完漏水管道后,进行送水试验时还有漏水处,只能继续再挖,结果发现下面的管道也有很多处孔洞。“管道老化太严重了,已经没有维修价值,小范围维修和更换,只会造成更多的浪费”,为此,林玲决定对外招及文体馆管路进行全部优化改造。时值8月,正是炎热酷暑,为提高施工效率,林玲要求大家早上6点来到现场,而她自己4点半就从家出发。管道曲折、线长面广、重重路障……林玲精心制定出优化改造方案、应对各种突发状况预案,带领队员从容不迫地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最终顺利更换完600多米长的管道。泰和体育馆和外招的用水量,由每天700多吨降到200吨。
整整一个月时间,林玲和队员每天都像从水里捞起来一样,衣服能拧出一把又一把的汗水。林玲自己从没有休过一个班,每天在现场长达12个小时。为防止水资源流失,林玲还定期组织队员对超量用水场所,仔细查找原因、及时进行整改;加大办公楼、工广区供水管网巡查治理力度,杜绝跑冒滴漏现象;对损坏水表及时更换,确保所有用水地点水表完好、计量准确可靠。“我矿公厕普遍是沟槽式蹲位,冲厕采用虹吸式自来水不断注入冲水箱,当水面淹没虹吸管时,水箱开始放水;水面低于虹吸管进水口时,就停止放水。这样周而复始,就形成了24小时不间断冲洗”, 林玲说,“这种冲水箱非常浪费水,尤其是晚上,入厕人少,但水一直流淌。”如何做到“人来给水,人走水停”呢?2020年5月,林玲和她的团队深入调研、反复论证,最终发现声光双重自动控制节水器投资小、易安装,而且非常节水。林玲成立了5人组成的厕所冲水箱改造小组,仅用9天时间,改造完成35个沟槽式公厕冲水箱,彻底杜绝了24小时不间断冲厕的浪费现象,实现了人多多冲、人少少冲、无人不冲。而且,在冲水过程中不和人体直接接触,有效避免了细菌交叉感染。“每箱水容量为60升,原来是15分钟冲厕1次,每天冲洗96次。全矿35个水箱一天消耗水量约201.6吨,一个月就消耗6249吨,”林玲算了这样一笔细账,“使用更换的节水器后,每天至少节水100吨以上,每月节省水费12万元,每年就节约144万元。节水率超过了80%,尤其是夜间节水率达100%”。“‘乘法’就是要技改赋能,通过节水技术改造,既保障矿生活用水,又降低生产用水成本,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双赢’”,今年1月20日,林玲在“工广区新建供水站远程集控系统及管网改造”项目讨论会上,对“‘乘法’增效益”进行了解释。“三供一业”改造后,矿原供水站移交至地方自来水公司,打破了矿自备井用水权限,每用1吨水按照企业用水价格4.2元收费。矿仅生产用水每年高达260万吨,再加上地下管路老化严重,大大增加了煤炭开采成本。同时,随着环保形势日趋严峻,矿西煤场洗车台供水不足现象日益突显,由于煤场跨越铁道,重新架设供水管路和改造难度较大,也因此成为多年来未能解决的难题。“改造提前一天,就能为矿赢得一天的效益,”林玲果断作出决定,“尽快优化改造供水管路系统”。她深知这个项目面临着多重困难和压力,如果不成功将影响矿井压风机运行、职工上井后没水洗澡、洗衣房无法洗衣等严重后果。而且,原供水管路均为地埋敷设,看不到摸不着;矿基础建设经过多年改造和变迁,图纸未能及时更新,开展这个项目就等于摸着石头去过河。“办法总比困难多”,她坚信爱拼才能赢。她亲自带领供水系统改造专业组成员多次现场勘查,晚上加班绘制图纸,仅用5天时间,拟定出“管路系统改造优化和供水站集控平台的搭建”方案,报请矿领导同意后,立即组织人员实施。“向时间要效益”,实施过程中,由于自备井和提水设备长期闲置,土建基础及供电等硬件设施均不能满足使用需要,林玲带领职工提前对5眼深井泵进行检修和优化,对水源井水位进行动静水位观测。外委施工同步进行,她一直盯在现场,仔细查看每段管路敷设路线和走向,掐断点、封堵点、新旧合茬对接点,保证每个环节都不出现差错。正值寒冷冬季,她连续室外工作60天,3月21日,顺利将主管道合茬封堵,完美实现一次试运成功。截至9月底,系统已安全运行200余天,供水量达86万多吨,从未因设备或管路改造而出现缺水、断水和压力不足等现象,据估算,已更换完的管路每年可减少地下水资源漏失量22.8万吨,年创效可达560万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