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美鲍店人】韩珺:献身洗煤工艺 谱写精彩人生
作者: 刘娜 发布日期: 2021年12月01日 来源: 和美鲍店
和韩珺约了三次,皆因为洗煤车间现场突然有事,采访不了了之。无奈,笔者只能去现场“围堵”他。他见到我第一句话就是:“哎呀,真对不起,今天上午本来没事的,车间顶棚突然漏水,我赶紧去看看。”第一次这么仔细地看他,瘦高个,大眼睛被高度数的眼镜遮住,头发几乎全白了。韩珺是70年代末的人,学的是洗煤工艺专业,毕业于燕山大学,因为父辈是煤矿工人,所以他一毕业就来到煤矿,这一干就是22年。刚上班的时候,韩珺发现课本学的理论知识和车间里的实践操作相差不少,感到很有压力。他一头扎进车间里,钻研现场工艺流程,记录设备参数。每天下班后,别人都走了,只有他不走,工友们催他回家,他每次都说要再记点东西。如果碰到检修时间,更是成天成夜地呆在车间里。他认为检修是最能学到东西的时候,设备停电后,拆卸下来对照实物,可以反复揣摩这些电气设备的运行情况,学到设备的运行原理。车间里的老师傅们都很喜欢这个踏实能干的小伙子,给他“开小灶”,详细讲解理论,现场实操演示,毫无保留地倾囊相授。洗煤车间有400多台大型运行设备,每一个上面都有韩珺触摸学习过的痕迹。他常说,“好脑袋不如烂笔头。”所以每一台设备,他都做了满满的笔记。这一晃22年过去了,像这样的笔记,韩珺有很多本,摞起来足足有桌子那么高。有的纸张都被翻烂了,韩珺却笑着说“这些可是我心头的宝贝”。选煤中心的煤泥水处理系统,不仅工艺环节复杂,而且产出的煤泥量占入洗原煤的15%,这个数据远远达不到集团公司标准。为了更好适应矿井生产,韩珺积极地参与洗煤工艺系统的改造。2014年,韩珺带着厂里的技术员加入选煤中心扬帆QC小组。他说,那段日子,画的手稿图比之前记笔记的页数都多,因为自己没学过电气方面的知识,凡是涉及到电的知识都是加班自学的,以至于现在都可以做电工了。他自己也不记清熬了多少个日夜,晚上在办公室睡觉是最平常的事。最后,他们小组研究出了煤泥回收优化系统,经推广实施,使得主洗系统煤泥量得到有效控制,尾煤泥产率和产量得到有效降低,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扬帆QC小组先后获得矿优秀成果14次、公司级优秀成果12次、煤炭部优秀成果4次、全国优秀成果2次的好成绩。韩珺还积极加入徐洪纪创新工作室,和成员们一起对选煤中心的难题进行技术攻关,先后进行了煤泥水处理系统两段浓缩改造和皮带机头积煤自动清扫装置的设计,大大提高了洗煤效率,为矿井创造了可观效益。“时间过得太快了”韩珺说。提拔为洗煤车间主任后,大家对韩珺的评价由原来的“认学”“勤奋”“技术牛”“洗煤大拿”,改为现在的“铁面”“严主任”。听别人说的多了,笔者差点以为他真名叫“严珺”。对待安全生产,韩珺是真正的“严主任”。他说,“打铁还需自身硬,作为洗煤车间主任,我之前没有违章,现在没有违章,今后更不会违章。”洗煤车间有一名职工,一次夜里值班打瞌睡被韩珺碰到了。韩珺冷着脸当场就开了“三违”条报给厂里领导,并和这名职工一起都被考核扣了钱。但得知这名工友是因为照顾生病的父母过度疲劳后,韩珺就经常下班后到他家里帮忙照顾老人,没时间的时候就让妻子替他去照顾老人。从那以后,那名职工不仅没有违过章,还主动监督着其他工友安全作业。韩珺说,抓不好安全,就无颜面对工友的亲人们,自己也会愧疚一生。他也是儿子、丈夫、父亲,他知道家里人多盼望他安全回家。他经常组织班组职工开展安全大讨论,让工友们从思想上解决安全隐患,做到人人都不敢也更不愿违章。精彩人生永远为奋斗的人绽放。韩珺多次被公司、矿和中心评为“安全生产优秀班组长”“星级工班长”“五好职工”等称号。在韩珺身上,不仅展现了鲍店人和谐尚美、创新超越的精神,更折射出新时代煤矿职工心怀感恩、勇往直前、追逐梦想的优秀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