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丰征是鲍店煤矿机电工区的一名职工,现为中国煤矿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
谈起自己的文学创作史,他如数家珍。矿山不仅记录了他的成长足迹,也培养了他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
李丰征说:“我热爱这片土地,喜欢刻画矿工的形象,记录下时代的变迁和生活的感悟。”
1995年,21岁的李丰征被分配到鲍店煤矿运搬工区。
和许多刚毕业的学生一样,面对矿山的艰苦环境,李丰征刚开始很不适应。第一次下井,李丰征穿着不合脚的胶靴,还没走到工作地点,脚上就磨出了泡。深深的巷道尽头,一条条岔道伸向远方,李丰征的人生也充满着迷茫。
老师傅们对他关爱有加,一遍一遍指导他开电机车,谦虚好学的他,很快掌握了电机车驾驶技巧。在经历了井下工作和生活的磨砺后,他慢慢习惯并喜欢上了这个地方。
“我身边的工友,憨厚而朴实。从他们身上,我学到很多东西。”回忆起20多年前的往事,他仍历历在目。
随着时间的流逝,那份浓浓的矿山情也深深地积淀在他的心里。“我每天在井下和矿工朝夕相处,他们憨厚朴实的性格让我很感动,觉得应该写点儿什么来记录下这群可爱的人。”李丰征说道。
记得有一次,矿上举办征文比赛,领导鼓励李丰征试试。没想到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自己的文字就能够获奖,这样的荣誉,对李丰征是莫大的激励。他与文学的故事,由此开始。
从运搬工区井下电机车司机,到区队办公室的文书,从新型建材厂文书到机电工区文书……二十多年的时间里,李丰征变换着不同的角色,唯一不变的,是浓浓的文学情怀。
为了提升自己的写作技巧,李丰征利用空闲时间参加培训班、采风团,聆听文学前辈们的讲座。白天他认真工作,晚上利用碎片时间进行读书、写作。业余时间,有的工友喜欢打牌,有的工友喜欢聚餐,李丰征却把更多的时间留给读书和写作。他经常给报社和杂志投稿,虽然经常石沉大海,他也毫不气馁,他坚信:只要努力写下去,他的作品一定能够发表。
李丰征说:“煤矿生活枯燥艰辛,读书和写作对于我来说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是我精神上长久的陪伴。”他通过阅读与写作,在想象的世界中找到了一片心灵的栖息地。对于他而言,每一个翻开的书籍都是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窗户,每一次挥洒的文字都是一次独特的创造。他坚信,用文字凝结故事、表达情感是一种美妙的体验,而这份喜悦让他感到无比满足。
不懈的努力,换来的是累累硕果。他的作品陆续在集团公司内刊、行业报纸以及省级纯文学期刊上发表。这些荣誉激励着他在文学道路上继续奔跑。他先后有散文、小小说、短篇小说、中篇小说、长篇小说及公文类、曲艺类等作品发表在《山东文学》《时代文学》《当代矿工》《中国煤炭报》等报纸杂志上。2001年,李丰征加入中国煤矿作家协会,2013年,他又加入山东省作家协会。
“很多读者读到我的文字,都以为我笔下的人物是虚构的,其实不是,他们是生活在我身边真实的鲜活的人,我只是用手中的笔记录下了他们。”李丰征说道。
在创作过程中,每个作家都会遇到各种形式的阻碍和困扰。灵感突然枯竭,思绪久久无法汇聚成文字,这些都是创作者难以避免的困难和挑战。他说:“只有在生活中不断的找灵感,保持一个乐观积极的好心态,才能找到写作的节奏。” 李丰征深知,创作是一条曲折而漫长的道路,充满了起伏和挑战。不屈服于眼前的困难,而是以一颗坚定的信念面对,才能写出好的作品。
李丰征表示:“写作并非一帆风顺,而是需要付出努力和时间的过程。我把每一次低谷都当是迎接更好作品的必经之路,每一次挣扎都是个人成长的机会。良好的创作需要不断地从生活中积累,所以我始终保持着开放的心态才能写出接地气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