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践悟】把握创新机遇 争当创新先锋 全面打造具有兖矿能源特色的创新引领企业
作者: 肖耀猛 发布日期: 2022年03月19日 来源: 和美鲍店

近期,我静下心来细细品读了“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的经典之作——《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书中详细介绍七个创新机遇来源,深度解读四类企业家精神的实践,生动阐述四种企业家战略,鲜明提出“企业家社会”的结论,为广大管理者把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当作一种正常的、不间断的日常行为和实践提供了所需的概念和工具。通过学习,我主要有以下三点心得体会:德鲁克指出,创新是企业家特有的工具,企业家必须有目的地寻找创新的来源,寻找预示成功创新机会的变化和征兆。对于企业家而言,要想进行系统化创新,首先要认清“三个问题”:一要认清创新是什么?19世纪早期,美国农民无力购买农业机械,收割机的发明者发明了分期付款购买方式,使经济从供给驱动型转变为需求驱动型。17世纪中叶,世界第一套“教科书”问世,解决了一个老师只能教一两个学生的问题。这些创新说明,凡是能使现有资源的财富生产潜力发生改变的事物都足以构成创新,不一定必须与技术有关,甚至根本就不需要是一个“实物”。二要认清企业家精神是什么?IBM进入计算机行业之初,产品主要用于计算月亮在过去、现在和未来所有的圆缺,IBM创始人沃森发现企业购买它用来处理普通事务时,立即做出反应,放弃原来设计,短短4年之内,IBM就获得了计算机市场的领导地位。爱迪生相比于其他电气发明家,等了10年时间直到所必需的知识一应俱全以后,才开始动手研制电灯泡,用几年时间取得了巨大成功。这些案例证实,任何有勇气面对决策的人,都能通过不断学习、深入学习、永续学习成为一名企业家,并表现出企业家精神,这是一种行动,基础在于观念和理论,企业家精神既不是“自然的”,也不是“创造性的”,而是一种踏踏实实的工作。三要认清创新与企业发展的关系是什么?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虽然在计算机领域失败了,但它在飞机发动机、精细无机塑料和医疗电子设备3个完全不同的领域中,却是成功的创新者。花旗银行作为美国和全球最大的非政府金融机构,它在德国开创了家庭银行,专门针对个人消费者,设计他们所需要的业务,虽然德国银行几乎在全国每个闹市中心的每条大街上都设有办事处,但是花旗银行仍然在五年之内控制了德国的消费金融业务。这些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大企业也需要创新,规模并不是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的障碍,任何企业都可获得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企业必须有意识地去奋斗,使每一位管理者都“渴望新事物”。《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中不仅说明了七个创新机遇的来源,还总结出创新的原则,主要包括“五件要做的事”“三件不要做的事”和“三个条件”。我们从中可以学习到,目标明确的创新要源于周密的分析、严密的系统和辛勤的工作,所以应注重“三个必须”:一是创新必须基于有组织、有系统、有规律的研究分析。有目标、有系统的创新始于对机遇的分析、对创新机遇来源的彻底思考,“灵光乍现”只能停留在聪明的创意阶段,并没有转变为创新,所有的创新必须建立在有系统地进行分析和研究基础之上,符合实际、有益实践、具备实效。二是创新必须养成多看、多问、多听的日常习惯。想要真正创新就一定要走出去多看、多问、多听,看清楚是否可以真正解决现场的某个问题,问清楚是否可以真正满足某项实际工作需求,听清楚是否可以真正赢得广大职工群众认可,这才是创新的目的。三是创新必须依靠始于细微、专心专注、事争一流的辛勤工作。有效创新是始于细微之处,着眼专业领域,发挥自身长处,不是盲目追求多样化,要简单明了、目标明确,聚精会神、保持专注做好当前一个专业、一件事情、一项工作的创新。务实创新是一个辛苦、专注和有目标的工作过程,不仅需要才干、独创性和个人风格,更重要的是勤奋、毅力和承诺。成功创新是为了在某个领域、某个专业或者某个特定环境中夺取领导地位,须具有足够的创新性、引领性和示范性。同时,创新必须以市场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创造价值、提升效益。德鲁克在“企业家企业”这一章节中写道,不创新的企业注定会老化、衰退,在当今这个剧变的时代,在这个企业家经济的时代,衰退的速度将会加快。在全省2022年工作动员大会上李干杰书记发出了“十大创新”的动员令,在山东能源集团2022年工作会上李伟董事长作出了“守正创新、变革转型”的部署,为我们创新指明了方向路径。作为兖矿能源,要想成为优秀的企业,必须坚持以思想“破冰”引领行动“突围”,与“六比六争”活动紧密结合,精准发力“六个创新”:一是产业发展理念创新。紧密融入“双碳”战略布局,推动矿业各有侧重、互为支撑,高端化工新材料技术迭代、价值提升,新能源初具规模、步入正轨,高端装备制造智能集群、培育壮大,智慧物流整合提升、稳健运行,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二是安全生产方式创新。深化安全攻坚行动,创新“会场交流+现场学习”“蹲点写实+解剖诊断”、“1+1+1+N”监督检查等手段,提升安全管控水平。聚焦“155、277、388”目标,深化“两优三减”行动,深入与华为公司煤矿军团合作,创新构建“前瞻谋划有引领、先行先试有实践、现场使用有意愿、技术应用有常态、人才队伍有保障、运行到位有监督”“六有”新模式,打造智能化建设引领示范企业。三是经营管理模式创新。深化“两化融合”,扎实开展“两增三降三提升”活动,统筹“量本利”关系,以产量提升为基础,以成本控制为手段,以利润管理为核心,一月一分析一研判,推动生产、洗选、营销全过程联动。对标学习华鲁恒升、万华化学,编制中长期市值管理规划,推进产融一体发展,优化混改企业资产结构、业务模式,打造上市公司标杆样板。四是育人用人机制创新。落实山东能源集团“31789”目标,制定公司人才招录“133”、年轻干部培养“28315”目标规划,以有序的梯队式队伍接续培养领导干部。坚决打通管理、技术、技能“三通道”,确保管理人员有位置、技术人员有级别、技能人员有称号。五是科技研发体系创新。落实山东能源集团科技创新“三步走战略”,聚焦矿业重大灾害治理、化工技术迭代升级、新能源新材料核心技术培育,深化“产学研”协同攻关。严格执行科研项目前期调研、中期评价、事后评估制度,确保实用实效。六是党建工作实践创新。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落实“双入双创”模式,坚持一级党委一特色、一个支部一堡垒、一名党员一面旗,传承文化、汇聚力量、锻造品牌,建设过硬战斗堡垒和党员队伍,凝心聚力推动发展。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企业家作为创新发展的探索者、组织者、引领者,必须敢为人先、开拓进取,争当创新先锋,努力推动兖矿能源不断做强做优做大,为山东能源集团争当省属企业改革发展的“七个示范”贡献智慧和力量。(作者系兖矿能源党委书记、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