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关于“人生价值”的讨论与思考1982年10月《中国青年报》发表了第四军医大学三年级学生张华为抢救一位老人而牺牲的事迹从而在全社会引起了一场关于“人生价值”的讨论张华烈士张华原第四军医大学二大队学员1982年7月11日西安市灞桥区新筑乡的魏志德老人在公共厕所通粪便时被沼气熏倒,落入粪池正在附近的张华听到呼救声毫不犹豫地下到3米深的粪池内奋力抢救魏大爷却不幸被浓烈的沼气熏倒在便池中因严重中毒窒息抢救无效,不幸牺牲张华的英雄行为和高尚品格在全社会产生强烈反响就在张华舍身救人的事迹广为传播张华本人也被授予烈士称号并成为全国大学生学习榜样时场围绕张华的争论在全国大学生中展开并引起了一场“人生价值如何衡量”的全国范围大讨论对当代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重大影响人们都在争论张华的牺牲有什么价值?以一个德才兼备的大学生的生命换取一个年逾花甲的老农的生命值吗?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叶剑英于1982年10月27日为关于张华烈士事迹的书题写了《新一代的理想之歌》的书名。对于这些问题《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革命先烈》都曾以不同的方式做过报道和评论4000多封发表看法的来信从全国各地飞来绝大多数的人都肯定了张华的举动并认为这是雷锋精神在新时期的具体体现和发扬光大此时一个以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和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为主要内容的“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正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开展着张华救人的先进事迹无疑是当时的大学生群体对自我价值的响亮回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势在必行在各国现代化建设实践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绝非自然而然尤其在一些后发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深陷两极分化、政治动荡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工业化、技术化以及文化变迁的现代化诸场景中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往往出现不平衡、不协调问题所以在改革开放伊始党和国家就极其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1979年9月中共十一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概念明确指出要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还要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这样坚定了共青团中央切实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决心此后各级团组织重点抓青少年道德规范教育注意引导青年加强自我修养从点点滴滴做起对照一些青少年守则、公约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1980年6月14日,关于无锡三十四中学开展“三美”教育的报道“五讲四美三热爱”成为社会公认的指导原则从青少年特点出发需要提出简明、针对性强且顺口押韵的口号在青少年中建立一种易记、易懂易传播的道德规范团中央提出在青少年中开展“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的“五讲”活动南京中小学生在街头宣传“五讲四美”活动考虑到青年爱美喜欢美的特点又综合提出了“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的“四美”目标就这样“五讲四美”的口号被总结出来了口号一提出来很快就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成为社会生活中一个公认的指导原则20世纪80年代,宁波某小学组织的“五讲四美三热爱”宣传活动1984年6月,全国“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工作会议在福建省三明市召开。“张华的集体”变成了“集体的张华”“五讲四美三热爱”曾经是20世纪80年代风靡一时的流行语伴随着人们日益高涨的道德热情一轮新的公民道德建设热潮在全国铺开大学生们参与华山抢险的场景1983年5月1日华山千尺幢上挤满游客突然一人惊呼着跌落山崖十几人相继掉下这时人群中百余名年轻人站了出来冒着被砸伤、被撞落的危险抢救伤者、组织疏散一直忙到天黑有人问起名字他们答得简单:“我们是张华的同学”多年后有人问起当年曾参加救人的年轻人之一的雷伟 “救人时,你想到了什么?”回顾过去雷伟总会想到学长张华两人脾气相投、常常交心也共同经历过那时青年特有的迷茫在第四军医大学雷伟感觉到了正负两重能量的博弈他和张华也参加了当时人们热议的关于人生意义的大讨论他绝不同意“人生的路越走越窄”的观点他像一团火希望改变一切消极的东西位于第四军医大学校内的张华烈士塑像华山抢险之后张华的同窗们继续用行动表明他们对于道德理想的立场两个多月里全校1000多人递交思想汇报200多人写下入党申请书为群众做好事3000余件1986年“华山抢险”群体中的12名学员还走上了保卫祖国南方边境的前线张华生前所在的学员二大队被命名为“模范学员大队”学员们的优异表现把“张华的集体”塑造成了“集体的张华”……“五讲四美三热爱”内在精髓依然延续随着“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的深入开展继华山抢险之后又涌现出了很多青少年集体抢险救人的英雄事迹有迎泽湖抢险中为抢救冰层塌陷而落水的小孩英勇献身的中学生池越忠有沉绿湖抢险中为抢救掉入冰窟中的小男孩英勇献身的青年工人王德恒等迎泽湖抢险中牺牲的池越忠烈士沉绿湖抢险中牺牲的王德恒烈士由此新一代青年的精神风貌得到了形成和体现社会责任感和忘我的奉献精神得到了提倡而“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经历多年的实践也成为20世纪80年代共青团组织最有影响的活动之一 来源:共青团中央综合整理自中国共青团杂志微信、北京学联、共产党员网等责编:张明宇编审:陈卫平 曹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