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都有着特殊的含义,它既是年味的相传,也承载着乡愁的记忆。
在煤炭行业企业战线上,有这么一群人,因为肩上担负的责任,无法回到家人身边。他们以矿为家、默默坚守,用辛勤的付出阐述着劳动之美,用实际行动守护着万家灯火,用无私的奉献展现能源保供企业的担当。
今天,小编带你一起走近他们。
走进山东能源兖矿能源鲍店煤矿矿东煤场,快速装车线上,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拉煤车辆依次进场,装车秩序井然。“每个班车辆都很多,有时候连喝水的空都没有”。装车站女工唐敏说。
他们采取“火车+汽车”,“自动装运+人工装运”同步进行的方式,最大限度确保能源保供。
在西煤场煤仓,人工装车同步进行着,铲车司机强同银,正在一铲一铲向汽车车厢倾倒,之所以还保留人工装车,也是为了最大可能,增加发运吨数。
在火车装车线,保持着每天发运3-5列火车,严格标定火车各煤种装车时间,提高火车发运效率,减少火车的矿停时间,确保产销平衡和合理发运。
兖矿能源鲍店煤矿煤质发运中心主任张栋坤说:“每次接到任务后,我们会制定快速发运方案,确保高质量完成发运任务,全力以赴打好增储保供“硬仗”。
他们,实行煤炭储备可视化管理,在储煤筒仓、储煤棚安装28个摄像头,22个气体监测装置,动态监控煤堆情况,确保存煤安全。
为确保煤炭安全保供,鲍店煤矿积极发运,彰显国企担当,保市场供应,2022年全年实现电煤保供150万吨。
黄攀,是山东能源新疆能化伊新煤业生产辅助工区皮带巡检班副班组长,他的工作主要是对皮带长廊维护保养。春节期间,他坚守岗位,行走在冰天雪地的一线,他说,让千家万户过上温暖的春节,是山东能源外部开发员工坚守的意义……
为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号召,2004年4月,山东能源集团来到新疆建设清洁能源基地。新天煤化工是世界已建成单体最大煤制天然气项目,设计年产能20亿立方米。2017年,新天煤化工一次投料试车成功。山东能源集团新疆能化伊新煤业和新天煤化工是一体化项目,承担着保新天煤化工用煤的重任。作为山东能源与浙江能源在疆合作建设的煤炭转化项目,新天煤化工主要是将煤炭转化成天然气,通过西气东输管道输送到千家万户,保障人们生产生活所需。2022年,新天煤化工产气20亿立方米,差不多是一座600万人口城市一年的民用气量,这也意味着需要大量的煤炭支撑。
蓝天白云下戈壁荒原上的一条蓝色皮带,连接着新天煤化工和伊新煤业,为新天煤化工这个“庞然大物”源源不断地输送着“养分”。黄攀所在组所负责的,就是这条3.5公里长的蓝色运输皮带长廊,长廊一端联系着生产端伊新煤业,另一头则是新天煤化工。
“这条皮带的作用就是把咱矿上的煤运过去,让新天煤化工‘吃饱喝足’后源源不断地产气,我们每天巡检,就是为了保证它安全正常运行。”黄攀说,皮带长廊每小时可运输1600多吨块煤,去年一年运煤570万吨左右。
“换成运煤车的话,一年得跑18万趟。”巡检虽然看似简单,但是黄攀说,这里的每一个零部件都要仔细检查,一趟下来总共要检查2430个机架、8958个托辊运行无故障,确保整条皮带能正常运行。
“像春天、秋天,天气好的话,巡查一次在90分钟左右,冬天遇到刮风、下大雪,一趟下来得4小时10分钟左右!”春节期间,黄攀放弃与家人团聚,粗略统计,他们一年巡检来来回回就要走800多公里的路程。
“从最开始半个月一巡检,到现在两三天就巡检一次,产的煤多了,运的自然也多了。”黄攀说,他的使命就是,做好巡检,确保煤炭运输安全。让千家万户过上温暖的春节,这也是他们坚守的意义。
这里
是神东新能源电动车试验基地
上湾煤矿
在这里
通过应用5G通讯系统
和UWB精准定位功能
实现了车辆
从井口至工作面的无人驾驶
走
跟着“记者”小姐姐去体验一把
“记者”小姐姐坐上
一辆“驾驶位是空的”车辆
只见方向盘自动旋转
路遇障碍物自动避让
在井下
无人驾驶车一路畅通无阻
这里
是国家能源准能集团
黑岱沟露天煤矿
他们以矿为家、默默坚守
他们忙碌的身影
成为春节期间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作为采煤利器的电铲,它的正常运转离不开可靠的电力供应,秦帅和他的同事们是电铲的“守护神”。
由于近期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好多职工选择回家过年。为完成春节期间能源保供任务,供电队党支部以国家能源集团“奋进十四五”党员示范岗为载体,成立了党员突击队+青年突击队7*24小时护航能源保供作用,确保春节期间煤铲、刷帮电铲、吊斗铲这3种电铲出现急难险重任务后,第一时间恢复供电,积极为能源生产保驾护航。而秦帅和他的同事就是突击队的成员。

“对于露天供电人来说,春节和平常没有区别,要做的唯一工作就是保障煤铲、剥离铲和吊斗铲的正常供电。”秦帅笑着说道。
站好岗守好责
素材提供:焦超、丁宁 、杜爱军、李响、包秋平、杨舒涵、闫松、向南 、崔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