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采一区车间工会主席卜凡斌,工作10多年来一直从事采煤工作,创新实施的“精、新、细、严、爱”五字管理法,在济宁市辖区煤矿进行巡回分享,先后被评为两级公司“双百优”安全生产班组长、矿金牌班组长等称号。卜凡斌在单位忙着抓安全、保生产,妻子张丽丽主动承担起全部家务,每年公婆的生日都精心挑选礼物并做一桌可口饭菜,公婆逢人便夸奖她。大儿子上小学,品学兼优;小儿子上幼儿园,聪明活泼。一家人在平凡生活中谱写了一曲安全文明、和谐幸福的动人乐章,2023年被评为兖矿能源优秀安全文明家庭。
综掘一区主管技术员时萌萌,勤学善问、业务精湛,坚持严格制定并切实落实各项安全技术措施。妻子徐瑞是武装保卫中心职工,每天把家里的事情安排的井井有条,精心照顾老人和孩子,以女性特有的温情来为丈夫做好安全工作提供支持和服务。他们始终倡导夫妻和睦、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的和谐家庭理念,营造了积极进取、和谐幸福的家庭氛围。
综掘二区党支部书记王光金,创新实施“‘融聚’党建促发展”工作法,将党建工作与区队安全、生产深度融合。创立“四关五讲六查”安全教育管理法,引导职工牢树安全红线意识。妻子孙立华是物资供应中心鲍店煤矿供应站职工,夫妻二人既是生活中的伴侣,又是工作中的相互支持者。他们尽最大努力孝敬双方父母,践行着至善至孝的家风。一家人都很善良热心,邻居有什么事情都会第一时间赶到,用真情和友爱感动着邻里。
掘进工区513队电工班机电班长谢飞,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普掘机电设备安撤维修工作,连年被矿评为“星级员工”“优秀工班长”称号。作为班组长,他利用每次班前会开展业务培训,全面提升职工素质;工作中以身作则,像“打连勤”、连续抢修故障十几个小时,对他来说已是家常便饭。妻子吴倩支持谢飞工作,一人承担起全部家务、照顾老人和孩子。丈夫偶尔因工作压力大而烦闷时,吴倩总是想尽办法抚平丈夫情绪,帮助他以最好状态投入工作。在处理家庭大小事时,夫妻互相理解、共同协商,家中充满着文明民主、和美温馨的氛围。
通防工区职工邓一峰和妻子郭敏都是矿二代,共同的兴趣爱好让他们走在一起。邓一峰被大家称为技术“大拿”,先后在兖矿能源、“山能杯”首届技能比武中夺得前三名的好成绩,多次荣获矿星级员工称号。郭敏是社区服务中心仓库保管员,工作中从没出过任何差错,多次被矿授予“三八”红旗手、“巾帼”标兵等称号。邓一峰夫妇多年和公婆住在一起,和和睦睦、互敬互爱。在他们的影响下,两个孩子孝顺老人,每次吃饭都先等爷爷奶奶动筷后再吃,大女儿连年被评为“三好”学生,曾在济宁市青少年足球、乐器比赛中获得优秀奖项。
机电工区主井班班长杜林,积极发挥班组老同志业务传帮带作用,并针对新工人特点因材施教,班组多名职工已成长为业务骨干;他坚持严管厚爱,严格排查安全不放心人,全年实现全员无“三违”、班组无事故。妻子李西双性格开朗、为人热心,一次在单元楼下闻到烧焦味道,赶紧跑到一楼行动不便的邻居家里,发现燃气管路和油烟机正燃烧、水管被烧坏、地面积水已淹没脚踝,她赶紧关上燃气和自来水总阀门,避免了一次重大事故。儿子品学兼优,在大学里多次荣获优秀班干部、学生会干部等称号。
选煤中心职工马晓微的大儿子一出生就确诊为严重脑瘫儿,他与在东滩矿选煤中心工作的妻子,带着儿子奔波于济南、西安、北京等地求医问药。为了错开时间照顾孩子,他们不敢同时上一个班次,也从未一起休过班,实在错不开班次时就把孩子喂饱绑在床上,一下班就往家奔跑,儿子如今已20多岁了,打破了医生断定存活3-5年的预言。小儿子2009年出生,却在上幼儿园时查出视力缺陷,他们夫妻每个月又陪着小儿子去外地看眼睛,并定期更换镜片,本来就很拮据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生活的巨大压力并没有把夫妻二人压垮,多年来,他们没有耽误过一天的工作,没有向单位申请过一次救济,没有抱怨过一句命运不公,正如马晓微说的“不管生活如何对待我,我都要像我的名字一样微笑面对生活”。
社区服务中心职工张瑞和生产技术科职工王斌夫妇,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无论健康疾病,都不离不弃”的婚姻誓言。张瑞于2015年突发疾病,在那段灰暗的日子里,丈夫用最坚定的言语鼓励着她,陪伴她在求药、求血、求医的道路上四处奔波。在丈夫多年无微不至的照顾下,张瑞的身体已基本康复,夫妻都回归岗位,他们更加珍惜工作、珍惜生活和珍惜彼此。张瑞作为离退中心宣传工作者,秉承对文字的热爱,深度采写和传播老年人的故事,为助老工作增添力量,连续三年被评为矿“十佳通讯员”。
武装保卫中心团支部书记郑丹,连年被矿评为“优秀团干部”“优秀协管员”“星级员工”。丈夫张令钱是掘进工区电工,在妻子的支持下,全身心投入工作中。结婚后一直与公婆住在一起,公公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郑丹就变着花样做营养餐;婆婆在她怀孕期间动手术,她拖着行动不便的身体精心照顾。他们家经常召开家庭民主会议,老人孩子都参加,大事小事商量着办。身教重于言教,两个女儿被老师和邻居们称为好学生、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