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防工区始终把隐患治理放在安全生产工作首位,持续抓好现场安全管理,从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全力确保矿井通防安全。
营造隐患治理氛围。该区坚持以安全教育为抓手,通过工区早调会、班前会、安全分析会、周一安全大学习等,不断为职工灌输安全理论和安全思想。充分利用钉钉工作群、LED电子屏、牌板等载体,大力宣传隐患排査整治的具体措施和《煤矿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努力营造隐患大排查、大整治的浓厚氛围。同时,该工区还利用班前会时间,创新开展隐患排查治理知识问答、口述模拟安全隐患治理措施等活动,让职工在参与中增强安全意识,提升隐患排查治理能力,有效形成了人人参与隐患排查、人人关注安全生产的良好局面。
密织安全防护网络。在抓隐患治理中,创新隐患排查治理新模式,结合工区实际,建立完善隐患排查整治标准,认真落实管理人员隐患排查治理责任,构建安全隐患全员排查治理有效模式。不断强化“作业前、作业中、作业后”全过程、全方位、立体化的风险辨识管控工作模式,根据不同岗位、不同工种制作完善岗位作业标准风险告知卡,要求职工随身携带,以最直观的方式展示作业全过程安全风险及管控措施。修改完善各类安全措施,努力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坚决做到不带隐患开工、不留隐患收工,确保实现管理无漏洞、质量无缺失、现场无隐患、职工无违章、设备无故障,让安全隐患无处遁形。
加强人员状态排查。加大班前会职工安全状态排查,规定各班组每班“过滤式”摸底排查安全薄弱人员,严把安全第一关,利用“望、闻、问、切”的方法,认真做好对“情绪不稳、休息欠佳、饮酒上班”人员的排查、教育、疏导劝返工作,确保每名职工都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上岗作业。同时,对排查出的安全薄弱人员,建立跟踪观察机制,不定期邀请矿专业心理咨询师为其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缓解工作压力,直到完全恢复良好的工作状态,有效提升了职工的整体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为矿井通防安全提供了坚实的人员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