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洗选发运中心,一场以“传、帮、带”为纽带的人才培育行动正如火如荼展开。技术骨干化身匠心“摆渡人”,用岁月沉淀的经验为青年职工搭建成长阶梯;新员工变身技能“追光者”,在设备轰鸣的生产一线锤炼过硬本领。通过长效机制固本、靶向培养提质、实战教学赋能三大举措,中心全力锻造着一支“作风优良、技术过硬、勇于创新”的安全生产主力军。
长效机制固本,为成长系紧“安全绳”。“签下这份协议,就意味着责任与传承的双重交付。”在庄重的“师带徒”签约仪式上,中心负责人的话语铿锵有力。为确保人才培育行稳致远,中心创新推行“双向选择+组织调配”模式——既尊重徒弟自主“拜师”的热情,又如同精密运转的齿轮,依据岗位需求与技能短板,将经验丰富的党员干部、班组长与潜力新人精准配对。长达一年的培养协议,把安全生产规范、设备操作要点等要求,细化成可视化、可追踪的成长“路线图”。考核激励机制如同精准导航,每月开展“成长体检”实时监控协议落实进度,年度评优时将师徒成果作为关键考核指标。截至目前,12余份师带徒协议的签订,已在中心织就一张制度化、规范化的人才培育网络,让技能传承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靶向培养提质,为短板定制“诊疗方”。该中心秉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精准培育理念,针对业务能力薄弱、安全意识不足、创新思维欠缺三类重点群体,量身定制专属“成长秘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们化身“职场诊疗师”,通过“望闻问切”式的谈心谈话,精准定位徒弟的技能短板。在设备检修现场,他们变身“行走的说明书”,手把手拆解设备运行原理;面对变频器故障,又化作“技术侦探”,抽丝剥茧推演故障排查逻辑。
今年以来,该中心靶向培养模式成效斐然,原煤维修队交出全年“零事故”的优异答卷,连续3次荣获矿季度“五型班组”称号;电工何敬宏在山东省“技能兴鲁”职业技能大赛中,荣获电修专业第二名的好成绩;中心师徒完成技术创新项目42项,精煤生产、发运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这些亮眼数据的背后,是师徒深夜研讨技术方案的专注身影,是师傅千百次重复示范的耐心指导,更是青年职工从“职场小白”到“技术能手”的蜕变见证。
实战教学赋能,让课堂搬进“生产线”。“变频器就像设备的‘智慧心脏’,频率调节是破解故障的‘金钥匙’!”电工班班长何敬宏站在轰鸣的设备旁,沾满煤灰的双手灵活比划,将晦涩的技术原理化作生动易懂的“实战攻略”。中心打破传统培训桎梏,直接将生产线转化为“实景课堂”,围绕岗位核心技能与常见问题,精心编排60余场实战培训、20余次技术沙龙的“成长套餐”。
从机电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到变频器的精密调试检修,每一个生产环节都成为教学现场。老员工倾囊相授的“经验锦囊”,与新员工迸发的“奇思妙想”激烈碰撞,催生出一个又一个技改金点子。如今,这支在实战中淬炼成长的队伍,正以扎实过硬的专业本领,为矿井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让匠心薪火在洗选发运领域永续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