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以‘清晨之问、静夜之思’的态度对待每一天,在实干中锤炼本领、不断进步。”在生产服务中心见习的见面会上,林伟立主任的这句勉励深深印刻在我的心里,让我愈发珍视这段见习时光,也更加坚定了在实践中成长的信念。
生产服务中心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务实严谨的作风、包容温暖的氛围,让我既兴奋又庆幸。科学合理的车间布局、简洁高效的作业流程、干净整洁的工作现场、聚精会神的职工表情,共同勾勒出地面生产的生动图景,也让我深切感受了煤矿地面生产单位蓬勃活力。
从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到精益化管理现场,从数字化升级到随处可见的革新成果,每个环节、每个细节透露出生产服务中心人的智慧与勤劳,彰显着基层管理的先进与前卫。
更让我倍感温暖的是团队洋溢的包容与热情。中心特意为我们举办了温馨的迎新会与职工集体生日会。领导亲切祝福、同事笑语盈盈,手写贺卡、定制蛋糕、共同许愿,每一个细节都流淌着组织的关怀。那一刻,我深刻体会到何谓“家”的温暖,也更加理解了“快乐工作,幸福生活”的文化内涵。


为帮助我们全面成长,生产服务中心为我们精心设计了系统的见习培养方案,内容覆盖安全生产、技能实践、思想教育等多个方面。在中心领导的精心安排下,我们一方面全面学习掌握之前书本上学不到理论知识、规程措施,一方面深入现场感受技术带来的冲击。我们先后观摩了机修厂、更新厂、物流队和支护厂,每至一处,同事们给我们主动介绍岗位职责,分享实际操作经验,热情解答我们的问题,帮助我们真正理解生产流程与管理精髓。
此外,我们还参与了每周一次的内部综合检查,每到一个地方,领导们都与职工亲切交谈,细致询问工作进展与现实困难,认真排查安全隐患,并耐心向我们讲解设备操作要领、环保除尘要求及安全生产细节。无论是周一安全例会上的安全部署,还是周五的综合检查,还是一个个事故案例的警示教育,都让我深刻认识到,煤矿企业,安全是天字号大事,容不得半点马虎。
9月2日,我们跟随中心党支部参加了与洗选发运中心第一党支部、安全保卫中心党支部共同开展的结对共建活动。通过集中学习“红船精神”、观看灯塔大课堂、重温入党誓词、参与“政治生日”等,我的思想接受了一次深刻的洗礼,更坚定了我向党组织靠拢的决心。尤其在新打造的精益示范点——修旧利废车间,当看到展台上陈列的一件件产品、展品,让我深深体会到,智慧来自群众,力量源于创新。尤其在当前严峻经济形势下,向内挖潜、精益管控、废铁堆里淘宝……这些做法即是企业应对挑战的不二之选,更体现出鲍店人倔强攻坚、危中寻机的智慧与担当。


见习之余,我有幸参加了矿举办的“家风如诗·七夕共读”诗词朗诵会。整场活动以亲情、爱情和家国情怀为主线,通过多元艺术形式让优良家风如春雨般浸润心灵。这次活动不仅让我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更让我体会到家风传承对企业文化建设和团队凝聚力的重要意义。
一场辩论赛,让我对“解决问题”的路径有了更深的思考。我作为反方,坚定主张“解决问题更需要借力打力外部协同”。其实,通过整场辩论,让我清醒地认识到:“借力”并非放弃自主,而是以更高水平的开放与智慧整合资源。没有对井下数据的深刻理解,再先进的算法也难以落地;没有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再智能的设备也无法发挥效能。
正如我看到的,生产服务中心在安全生产、智能化建设、管理优化等方面取得的成就,既源于内部严格的标准化流程、职工精湛的操作技能、持续的制度优化,也离不开对外部技术、智慧与合作资源的积极整合。老师傅们凭借多年经验精准操作设备,这是“向内”积累的硬功夫;而他们使用的智能化焊接机器人、环保除尘系统,则是“向外”引入的先进技术。正是这种“内外兼修”的模式,让中心在高效运营的同时,始终保持创新活力。


近一个月的见习,恰似一把钥匙,开启了我真正融入生产服务中心大家庭的大门。从系统理论学习到沉浸式现场实践,中心以匠心独运的培养体系为舟,同事们用真诚相助的温暖为桨,让我在思想认知上完成从“旁观者”到“参与者”的蜕变,在情感归属上实现从“外来者”到“自家人”的升华,增强了对集体深沉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在接下来的见习中,我将以空杯心态持续汲取养分,脚踏实地深耕岗位,努力将个人成长融入中心发展,为鲍店煤矿的高质量发展积蓄青春力量,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朝着“实干绽放光彩”的目标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