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选发运中心直面原煤煤质波动、原煤泥化等生产挑战,以“煤质优先、效益为要”为核心导向,从意识提升、检查监督、工艺调控、技术挖潜、流程管控五维精准破局,不仅实现商品煤质量合格率100%,更在降本创效上取得实质突破,为矿井平稳高效运营筑牢坚实保障。
深化意识教育,夯实质量认知“压舱石”。中心从提升职工质量意识入手,深入开展品牌教育与质量教育,创新推出“四联四看四明确四条理”主题活动:联系市场经济竞争特点,看质量对企业竞争力的作用,明确“铁饭碗、钢饭碗、保住质量才是金饭碗”;联系市场经济法制属性,看《产品质量法》对产品的要求,明确“抓不好质量必受制裁,终将被市场淘汰”;联系市场经济道德内涵,看煤质对企业形象与信誉的影响,明确“质量是精神文明与职业道德的直观体现”;联系矿井发展实际,对比90年代初煤质差致经营困难、近年煤质优促效益猛增的反差,明确“无质量则无信誉、无信誉则无产量、无产量则无效益”。通过活动开展,职工质量意识与工作责任心显著提升,形成“像保护眼睛一样守护精煤质量”的共识,坚决做到“不合格精煤一吨不洗”,宁可牺牲短期产量也要守住质量底线、树牢“兖矿煤”品牌形象。
严抓监督管控,织密煤质安全“防护网”。为从源头杜绝煤质隐患,中心成立质量动态检查小组,采取“日常检查+动态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煤流系统中的脏杂物实行“明码标价”管理,发现问题立即下达《整改通知单》与《罚款单》,并将检查结果与相关班组收入直接挂钩、当月兑现,以刚性约束倒逼责任落实。同时,在煤流系统主要皮带处安装除铁器,高效清除铁性杂物;在各转载点设置网篦简易除棉纱装置,有效拦截轻软性杂物,从硬件上为煤质安全增设“双保险”。
优化工艺调控,稳住煤质核心“基本盘”。针对入洗原煤煤质不稳定的核心痛点,中心构建“实时监测-快速响应”闭环机制:依托覆盖全流程的在线监测系统,实时捕捉原煤煤质变化数据,第一时间优化重介分选密度参数、动态调整浮选药剂配比;同时创新推行“靠近精煤中值上限洗煤”精细化方案,既避免过度洗选造成的资源浪费,又杜绝洗选不足导致的煤质不达标。经持续优化,精煤灰分长期稳定控制在8.51-9.0%的优质区间,实现“质量稳、产量增、效益升”的良性循环。
深化技术挖潜,释放资源利用“新价值”。围绕煤炭资源“吃干榨净、高效利用”目标,中心紧扣“全入洗、全重介、全浮选”技术路线,重点攻坚煤泥水两段浓缩管控与浮选生产关键环节,全力推进煤泥提灰减量技术落地。技术革新后成效显著:尾煤泥产率降低2%,灰分提升至40%以上,发热量降至公司要求标准以下;煤泥发热量环比减少约50大卡,进一步降低后续加工能耗,真正实现从“低效利用”到“高效转化”的突破,为降本增效筑牢技术根基。
细化流程管控,激活效益增长“新动能”。中心将质量管控与成本控制贯穿生产全链条,制定《洗选发运全流程管控清单》,针对离心机、筛分机等直接影响煤质与效率的关键设备,将清理频次由每周2次提升至每班1次,有效避免设备堵塞、分选效率下降等问题。这一精细化调整立见成效:精煤水分环比下降0.3个百分点,按季度发运量测算,仅减少精煤扣水损失一项,就为矿井节约成本约20万元,以“小细节”撬动“大效益”,为矿井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