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运搬工区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为助力新入职职工快速融入工作环境、充分发挥专业优势,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举措,为新职工搭建了成长成才的广阔平台,助力他们快速成长为业务精湛、作风过硬的骨干力量,为矿井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
健全组织架构压实培养责任。该区成立了以区长、党支部书记为组长,技术主管为副组长的新职工教育培训领导小组,搭建起区队、班组、职工三级联动的培训管理架构。通过明确各级职责分工,确保培养责任精准落实到个人,压力有效传递至每一个“神经末梢”,为新职工培养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从新职工入职首日便组织开展事故案例警示教育活动,通过观看警示视频、解析案例PPT、专业讲师现场讲解等多种形式,让新职工深刻认识到煤矿安全生产的极端重要性,清晰知晓事故对个人、家庭及企业造成的严重危害,将“安全第一”的理念深深根植于每一位新职工心中。工区制定了严格的考核管理规定,实行每季度一次综合考核,结合矿规程措施掌握情况、季度考试成绩及日常表现,合理分配绩效工资系数,充分调动新职工自主学习、主动提升的积极性。
搭建交流平台,助力角色转型。为帮助新入职大学生顺利完成从校园到职场的角色转变,该区精心组织“新入职大学生交流会”。从技能大师、技术骨干、管理人员中遴选优秀代表,以“拉家常”的亲切方式,结合自身真实成长经历,分享岗位成才的励志故事。不仅拉近了与新职工的距离,更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激发了其扎根一线、奉献青春、岗位建功的决心与热情。工区为新职工量身定制了多维度的实习实训计划,新职工需在各班组轮流实习,每月实习一个班组,严格遵守矿及工区的考勤制度,每日参加早会并刷脸签到,每月下井次数不低于12次,单次下井时长不少于8小时。
精准实训赋能,提升专业素养。该区要求利用周五业务学习日,由业务骨干系统讲解各类开关设备的结构、原理、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针对工作中的“疑难杂症”开展集中研讨。每月组织理论与实操考核,实行奖优罚劣机制,有效提升了新职工钻研业务的积极性,显著增强了其故障应急处理能力和隐患排查水平。此外,新职工还需跟随技术组进行为期半年的地面及井下专项学习,重点掌握通用安全技术措施、大型设备提升运输专项安全技术、风险辨识与管控、机电设备检维修等专业知识,熟练掌握无轨胶轮车、单轨吊机车等运输设备的设计及作业标准,以及智能调度管理系统的原理与运维技能。同时,参与大型设备运输、机电检修、智能化作业推进等特殊性工作实习,全面掌握特殊作业及井下各类运输作业流程,具备相应的安全作业知识与实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