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降本增效”的文章做细做实?鲍店煤矿洗洗发运中心近期给出了答案——以“拧干毛巾最后一滴水”的较真劲,在资源、材料、管理、创新四个“战场”上精准出拳,用“加法”把潜力挖深、用“减法”把成本挤干,让洗选生产的“效益引擎”越转越有力。
资源利用做“加”法,让每粒煤都“物尽其用”。为让煤炭资源发挥最大价值,中心把“精细”二字刻进洗选流程。技术人员反复调试压力、密度等关键参数,像“绣花”一样把粗精煤灰分波动牢牢控制在考核标准内;同时紧盯市场风向,根据不同产品的利润高低,巧妙搭配低附加值产品,让高附加值商品煤的产量节节攀升。如今,不仅精煤产率上去了,煤泥提灰减量也达到最优效果,真正实现“一粒煤都不浪费”。
材料消耗做“减”法,让废旧零件“重获新生”。“扔了可惜,修修还能用!”围绕材料成本管控,中心搭建起“回收—检测—修复—复用”的“循环链条”。工作人员化身“寻宝人”,对旧螺丝、废旧钢板、报废设备部件逐一排查分类,严格遵守“能用不修、能修不复购”的原则。通过拆解重组、故障修复,原本躺在角落的“废件”重新回到生产岗位。截至目前,已累计让100余件旧配件“上岗”,直接省下8万元采购成本,既降了本,又护了环境。
管理精度做“加”法,让成本漏洞“无处可藏”。“浪费点再小,也要揪出来!”中心在物资管控上打出“精细化+常态化”组合拳。一方面,对进场的介质、药剂严格“把关”,通过对比试验找到最优添加配比,杜绝“多放一点没关系”的浪费;另一方面,定期开展“浪费点大排查”,鼓励职工当“监督员”,发现问题随手拍、有建议随时提。目前已落实24条改进措施,像给生产环节装上“放大镜”,把“跑冒滴漏”的漏洞一个个堵严实。
创新动能做“加”法,让职工智慧“变现增效”。“一线职工最懂生产痛点!”为激活全员创新活力,中心出台激励机制,设立专项奖励基金,让职工围绕工艺优化、设备改良“出点子、献妙计”。如今,“选煤用离心脱水机离心液管路堵塞检测装置”“洗选用脱介喷水管路设计优化”等8项职工创新成果已落地生根——原本容易堵的管路有了“报警器”,喷水管路效率更高了,不仅解决了生产难题,更把大家的“金点子”变成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