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完成后,减少了两个人工用量,目前只需要一名胶轮车司机就可完成除尘和洒水的工作,而且效果更好,安全性更高。”运搬工区胶轮车司机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这样介绍道。
此前,随着井下无轨胶轮车的运行范围逐步扩大,以及运行班次的增加,班组现有人员已经无法满足正常的生产需求,为了保证各项任务的及时、高效完成,如何用最少的人干更多的活,成为了摆在他们面前的难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他们开展了现场调研,经过各项论证,他们把改进的重点,盯在了井下洒水车上,目前,洒水车虽然喷淋伞面大,能覆盖地面和两帮风水管路的防尘,但是只起到临时降尘的效果,在大巷洒完水后,经过风吹水干,又会起尘,无法从根源上将灰尘去除。为了提升降尘效果,他们常常增加洒水频次,或是在洒水之前,安排专人进行扫尘,将大巷的灰尘清理干净后再洒水,不仅耗时耗力,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针对发现的这个弊端,他们经过仔细研究,借鉴市政道路清扫车的工作原理,在井下洒水车后尾两端,引出两路高压管路,将高压软管以30°倾角固定在后保险杠两侧上,一路自左向右喷水,一路自右向左喷水,洒水车工作时,高压水枪通过两侧管路,将路面尘土向两侧水沟内冲刷,起到了除尘效果。他们还在高压管路上安装了截止阀,可以在降尘和除尘两项功能上进行切换,还可以实现地面除尘和两帮风水管路的降尘。
近年来,运搬工区严格落实矿井关于开展创新创效的相关精神,紧盯现场,注重抓小抓实,围绕安全生产、节支降耗、智能化改造、职工职业健康等现场的突出问题,不断开展现场调研和技术攻关,完成并推广了一批小改小革项目,如:移动式单轨吊登高作业平台、单轨吊检维修平台、胶轮车机械化洒水装置等,这些项目的应用,不仅节约了人力资源、创造了可观的经济价值,而且消除了职工在现场作业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为职工营造了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
为了更好地推进“小改小革”技术革新活动,他们专门制定了关于小改小革方面的制度和方案,成立创新管理小组,要求各班组每月申报“小改小革”项目,由管理小组开展评审,按照实施效果、产生效益、重要程度等进行综合评价,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同时择优推荐到矿,在全工区营造人人参与创新、人人思考创新、人人能够创新的良好氛围。
该区通过“小改小革”活动,注重引导职工发挥聪明才智,团结动员职工创新创效,不断推进挖潜增效、提质降耗工作。今年以来,工区专题管理小组共收到“小改小革”提案近10条,越来越多的职工参与到创新创效活动中来,他们从生产一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细微之处为建设全面一流矿井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