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鲍店矿洗选发运中心提起何敬宏,工友们总会亲切地称他“何大拿”。这位与电气设备打了34年交道的“老伙计”,凭着一双“火眼金睛”和一对“顺风耳”,让设备的细微异响无所遁形,参数的微小波动难逃法眼。作为该中心原煤电工班班长,他用勤学、实干、创新,在平凡岗位上书写了不凡篇章。


“简单的事情重复做,你就是专家;重复的事情用心做,你就是赢家。”这是何敬宏的口头禅,更是他34年工作的写照。自1990年参加工作以来,他始终扎根电气维修一线,把设备当作“孩子”般呵护,练就“望闻问切”的绝活——听声音辨故障,看参数知状态。
为精进技艺,他把8小时外的时间都用在“充电”上:啃下几十种电气设备技术资料,系统整理设备性能、故障原理和维修方法;厂家技术人员安装新设备时,他寸步不离请教,直到吃透所有要点。这种钻劲让他从普通电工成长为技术权威:2021年获“山东能源杯”技能大比武桂冠,2022年夺山东省“技能兴鲁”大赛电修专业亚军。从高级工到高级技师,从矿优秀岗位能手到集团先进个人,一本本证书记录着他的成长。


“安全这根弦,松不得!”作为班长,何敬宏的“唠叨”出了名,却没人否认这份细致背后的担当。今年1月份更换原煤斜轮变速箱电机时,大家以为手拉葫芦的“咔嚓”声是摩擦所致,他却坚持停机检查,最终发现挂钩裂缝隐患——这个被忽略的细节,在他眼里就是“定时炸弹”。
在他的安全管理词典里,“细致”是核心。大型设备安装前,他带领团队逐字研读安全措施,推演风险点;下现场前必查工器具,哪怕螺丝松动都要拧紧;分配任务时,既考虑技术匹配度,也兼顾职工身体状态。有年轻工友嫌他“慢”,他耐心解释:“电看不见、摸不着,慢一点是为了更安全。”
去年6月178-179皮带加装护栏工程中,面对交叉作业,他提前制定“错峰施工表”,明确作业边界和节点,全程旁站监督,确保操作合规。这份“宁愿多跑腿、不能漏风险”的较真,让班组多年保持安全零事故,成为中心公认的放心班组。


让问题变成突破点。在同事眼中,何敬宏的创新灵感总“从问题里冒出来”。针对原煤1#变压器室通风差、温度高的问题,他设计自动温控排气扇系统,让变压器温度稳定在安全范围;发现压滤机入料时间不合理,他加装液位继电器实现智能调控,还总结“熟、问、试、看、测、判”六步工作法,解决滤饼质量不稳的瓶颈。
近年来,他完成10多项小改小革:将行车控制升级为遥控操作,安全又高效;为尾矿泵房地坑泵加装自动排水装置,年省数万元人工成本;对142皮带机变频改造后,电机电流降低50A,年省电费15万元。其中,直径24m浓缩机打滑报警装置等4项创新获技术认证,成为提质增效的“金钥匙”。
2024年,他带领班组改造小矸石仓液压泵站,解决原设计缺陷导致的烧电机问题;在160合介泵电机抢修中,两小时完成更换,创同类抢修最快纪录。


让技艺薪火相传。“一个人强不算强,班组强才是真的强。”2010年至今,何敬宏带教出10余名徒弟,不少已成为技术骨干。他的教学没有固定模式,而是带徒弟泡在现场:处理故障时边操作边讲原理,检修时让徒弟实操,遇难题组织集体讨论。
“何师傅教的不只是技术,更是工作态度。”徒弟小李说,师傅的笔记成了“维修宝典”,“干活要用心,更要走心”的叮嘱,成了每个徒弟的准则。
从青春年少到两鬓微霜,何敬宏用34年坚守证明:把平凡做到极致,就是不凡。如今,他仍坚持记工作笔记,继续在岗位上发光发热,用匠心守护着选煤生产的“电力脉搏”。